作品转载 发表于 2012-3-22 17:33:22

便携复古风 佳能G10数码相机测试

佳能G系列数码相机在便携数码相机里属于高端系列。G系列重视画质和传统习惯的操控性,因此佳能G10越发将复古的风格在操控界面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了。眼下,复古的高端便携随身DC主要还有适马DP1、DP2、理光GRD、松下LX3这几款,佳能G10能够与它们抗衡吗?我们对佳能G10进行实拍测试,希望得到的结论能对您有参考价值。

佳能G10主要具备了以下特点:
[*]相当于28-140mm f/2.8-4.5的5倍光学变焦镜头,内置IS功能;
[*]1/1.7英寸的1470万像素的CCD影像传感器;
[*]佳能最新的DIGIC 4图像处理芯片和保留RAW格式;
[*]46万像素的3英寸机背液晶屏;
[*]佳能第一台具备电子快门线插孔的DC。
与G9血脉相连


ISO实拍测试就
G 1 0的高感光度来说,对D C抱有“能否达到D S R L画质”这样的幻想是不现实的,实际上每提高一级I S O都是对噪点接受程度底线的挑战。毕竟在1 / 1 . 7英寸这样小尺寸的影像传感器上挤下1 4 7 0万个单个像素点,似乎太密集了些。值得注意的是,从测试的样片上我们看到G 1 0也采用了相邻近似色噪点算法(将噪点的杂色变成当前位置的颜色),这样会感觉图像略粗糙,但彩色噪点并不明显。相信D I G I C 4处理芯片会重点考虑高I S O的优化算法。与之前佳能G 9的高感度相比,G 1 0有了明显的提高,G 1 0在高感光度时颗粒更加细腻,没有明显的图片发“糊”的现象。从画质方面看,我只能接受到I S O 4 0 0,当然这是指旅游照片和风景照片的标准,要是拍摄黑白纪实照片I S O 8 0 0也能勉强接受。

ISO测试原图

ISO 80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畸变有待改善
光学结构的镜头很难做到拍摄的图片完全的不变形,在画面中出现横竖线条时总会出现弯曲的现象,当然好的镜头会将畸变现象降到最小程度。在与佳能G9 35mm的广角端对比时会发现G10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画面边缘,G9桶形畸变严重,这对于用广角端拍摄建筑的摄影师来说是非常忌讳的,不过佳能G10在将广角端扩大至28mm后还能将畸变现象降低,可谓是下了一番工夫。可是和同级别的松下LX3更广的24mm端相比之后发现优势荡然无存,德国老牌徕卡镜头还真的是宝刀未老,看来佳能在广角畸变的控制上还要再多下工夫。G10在140mm长角端表现还是非常优异的,画面边缘非常笔直。

G10 28mm广角端畸变测试

G10 140mm 长焦端畸变测试

G9 35mm广角端畸变测试

LX3 24mm广角端畸变测试总体感觉画质干净
在D C 上期望得到单反数码相机的画质是不切实际的,毕竟影像传感器的大小限制了动态范围和高I S O 控制能力。但是G 1 0 总体感觉画质还是相当干净的, 当然前提是尽量使用较低的I S O 。在与之前我们测试L X 3 、尼康P 6 0 0 0 的高感光度的数据相对比, 发现佳能G 1 0 的高感光度噪点控制是最好的。这与D I G I C 4 处理芯片是分不开的, 相机的操作感及握持手感相当不错,开机、对焦的速度很快,尤其是机身背面标志性的拨盘,基本上不会贻误战机,操作的简便、快捷性应该是同级别相机里最强的。另外,相机的外形也给人以专业感, 虽然硬开关的操作界面不是每个人都喜欢, 但至少增加了操作的趣味性。

G10的畸变控制力可圈可点,G10比G9的镜头宽广了不少,但畸变控制力却有所提升。不过没有突破的外观让人很难分清G9与G10。如果不是价格太高,G10可以视为相当好的随身便携DC。当然与低端数码单反相机平齐的价格让很多爱好者也难狠下心来购买。

28mm广角端 f2.8 1/4秒 ISO80

28mm广角端 f2.8 0.6秒 ISO80

140mm长焦端 f4.5 1秒 ISO80

同级别相机对比



胡子戈 发表于 2012-3-22 17:35:18

{:soso_e142:}

延河 发表于 2012-3-22 17:37:20

{:2_31:}{:2_31:}{:2_31:}

卫--大海瞭望塔 发表于 2012-3-22 18:49:42

{:2_31:}

卫--大海瞭望塔 发表于 2012-3-22 18:49:56

{:soso_e100:}

卫--大海瞭望塔 发表于 2012-3-22 18:50:09

{:3_5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便携复古风 佳能G10数码相机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