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酷”家人
拍过你的家人吗?你是不是总是背着相机就出门了?或者他们在你的镜头中总是传统的、寻常的、和蔼可亲的样子?最近两个月连续过了父亲节、母亲节、儿童节,我们特别制作了这个选题,让大家看到家人很酷、很有趣的一面,你会发现
丰富的题材就在你的身边。编者按—在整理这个选题的过程中,我给很多摄影师
打了电话,问他们是不是为自己的亲人拍过照片,
大多数的回答是正在筹备或者尚未拍摄。本来以
为这是一个很老套的话题,没想到重新拾起来的
时候,亲人的肖像却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泛滥。
还清晰地记得2005年焦波《俺爹俺娘》出版
的时候,网上留言表示同感的就不计算了,不乏
很多远离父母的当即就回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当
年源自《俺爹俺娘》的情感,几乎成为整个中国人
的一种集体回首和朝拜。
2007年,充满活力和个性的摄影师陈曼为外
婆拍摄了一张很摇滚的肖像贴在自己的博客上,
加上对外婆一段生动的描述,颠覆了惯常对外婆
“和蔼可亲、温和隐忍”的性格的想象,一个爽朗、
时不时说句脏话,却充满慈爱的外婆,让我们觉得
亲切、可爱。
如此的回忆,在我们这次整理的作品中还有
很多。在这些肖像作品中,是异乎其他肖像的“生
动和陌生”,而是与众不同和放松。
请习惯拿起相机对着家人吧,他们一样有
没被我们发现的一面,幽默的、酷酷的,或者慈
祥的⋯⋯
陈小波
新华社高级编辑、摄影评
论家。
摄影师:为家人拍照吧
去年、今年我参加策划了两个摄影项目,让我对家庭照片情
有独钟,心生崇敬。
2008年,在王府井大街展出了“三十年的民间记忆”摄影
展,其中在“一个家庭”单元中,十三个家庭贡献了他们长达
三十年的图片记录。展览时,在“一个家庭”驻足的观众,像
看自家的珍贵照片一样兴致盎然、唏嘘不已。
我目前在主持制作“60位60岁的中国人”系列,被访者都是普
通人,前提是每个人要提供个人从小到大的几十幅私人图片。
那些照片背后是一个个独立的人生,但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
命运紧密相连。我相信,当把这60个人的图片全部铺开在我们
面前,我们一定会在这样的图片面前震撼并重新思考过去。
也是在这两年,我开始关注那些杰出摄影家为家人拍摄的图
片。我在朱宪民那里看到他给自己和夫人的多幅自拍合影,
一双儿女的成长系列照;我在胡武功那里看到他在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给家人拍摄的图片:妹妹在跳皮筋、爸妈在包饺子、
乡下来的亲戚蹲在门口吃饭、爱人在给儿子换尿布;我在吴
家林那里看到他给两个双胞胎女儿持续记录;在张新民那里
发现他对双胞胎儿子从出生到结婚的全程跟踪。
这些摄影家现在都称自己无意识留下了这些家庭影像,并有
些后悔没能记录得更详尽更系统。胡武功说:“大部分摄影
师是不太会有意识为家人照相的⋯⋯看起来是反映自己家
人的生活,其实已经是对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的关照。回头来
看当年拍摄的照片,不在于拍摄什么人,不管是拍工农兵还
是拍自家人,只要揭示了人性、人本,只要是真实的生活,就
是有意义的。”
个人的、家庭的生活图像构成了特殊的历史。一个摄影师,
连自己的亲人、自己周围的人都不爱拍、不好好拍,那么,他
就是跑到再远的地方,又能拍出什么好照片来呢?
老爷子的故事
摄影:姜一鸣
1981年出生,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老爷子姜健很执着。他的自拍
像里依然沿用了这种模式,而
且他希望能让自己去扮演他所
拍摄的对象。他说这样很有意
思,就像他非常不熟练地整理
领带和西服一样有意思。他执
着和老顽童的性格一直影响着
我和我的家庭,很快乐但也总
被我家老妈数落。
和父亲
在一起的日子
摄影:Phillip Toledano
1968年出生在伦敦,现生活在纽
约。曾举办《美国另一面》、《破
产者》等个展。
人们谈论这个帅小伙的时候,
他们说他像一个“大明星”,这
个人就是我父亲。可是等有一
天他再看镜子的时候,发现98
岁的自己已经不帅了,这难免
使他有些难过。后来我们经常
喝很多的酒。他告诉我,他有
多爱我,这是他从没跟我说过
的。感谢这些和他共度的日子。
偷穿我衣服的母亲
摄影:Yangzi
女,出生1971年辽宁。自由艺术
家。2007年开始拍照片和画画。
拍我妈妈是因为她从老家来北
京看我。妈妈将近80岁,她的
生活方式、生活背景和我都有
很大的不同。她在我家里偶尔
偷穿我的衣服让我非常吃惊和
骄傲。因此我就给她穿我的衣
服拍了这一系列。在一瞬间我
们的精神变得非常靠近。
姥姥每天晚上做梦都杀人,
先哼唧几下然后突然说:“一
刀捅死你老杂种×的!”
现实中,我姥姥在黑暗的胡
同口,抓着抢我家小卖部的
土匪的手,抬着头说“这孩
子,你还年轻,你没钱买,你
可以先欠着”。
姥姥
摄影: 陈曼
新锐时尚摄影师。与法国、纽约、
英国以及国内等著名杂志合作,
并为众多知名品牌拍摄广告。
我坐在藤椅上,手揪着翘起的滑
藤条条,裤衩里偷的新票儿有点
扎,姥姥老手掐着我大腿“你个
小丫头片子!叫你偷钱!叫你
不听话!叫你⋯⋯!”基本伴随
着以“叫”字开头的54拍beats,
掐我大腿,(我挺幸福的)。
姥姥每天晚上做梦都杀人,先
哼唧几下然后突然说:“一刀捅
死你老杂种X的!”
现实中,我姥姥在黑暗的胡同
口,抓着抢我家小卖部的土匪的
手,抬着头说“这孩子,你还年
轻,你没钱买,你可以先欠着”。
⋯⋯睡了⋯⋯真香
“一刀捅死你老杂种X的!”
我的母亲和妻子
摄影:任曙林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
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
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
母亲今年八十四,在旗的北京
人,至今还能说几句日语。父
亲去世十多年了,她坚守着五十
多年的阵地,每天读报看电视,
有时也拜拜佛写几句什么。
妻子是六年前在云南认识的,来
来往往几十张邮票后,我们在天
安门广场留下了一张宝丽来合
影。转年春节,随我来到北京。
“个色”女儿墨
曾任《三联生活周刊》首席摄影
记者,现任新浪网首席摄影师。
墨儿五岁的某天,我们一大家
人去吃火锅,点了特色现场拉
面。拉面的是一个20来岁的
小伙子,墨突然发言:“他没有
RAIN身材好”,姥姥、姥爷问
RAIN是谁?五岁的小女孩,居
然会评论男人的身材!真的要
晕死。姥姥问,他身材为什么
好呀?墨:他高呀。姥姥:那姚
明身材更好罗。墨:他太高了。
姥姥继续:那你爸身材好不好?
墨:他太胖了。姥姥:那你小姨
父呢?墨:他又太瘦了。最后
小姨总结说:你女儿真色!
我的奶奶邹桂莲
摄影:肖全
被誉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
家”,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因拍
摄完成《我们这一代》而出名,出
版《天堂之鸟》三毛摄影专辑、《我
镜头下的美丽女人》等多部画册。
我奶奶的这张照片,是我第一次
拿照相机拍的第一个女人的肖
像。和奶奶住的时候我还很小,
她爱干净,虽然文化不高,却总
是看画报。我总把扫把搭在厨
房的木门上,每次奶奶进去的时
候都会被砸到,她从来不生气,
就追着我满院子跑,要打我。可
每次的结果都是我不但没有挨
打,还有一顿好吃的饭菜。
曹桐陟
(左)煎鱼
奶奶在做我最爱吃的油煎
鲫头鱼,身上的背心是她
自己做的。那时一切真好。
(右)妈妈的爸爸。
姥爷, 是北方人的叫法。
透着一种霸气。他一直那
么健康,面带着微笑。现
在他有了重外孙女。生活
为什么这么美好,他不知
道要感谢谁。
DaCafe日记(来自日本)
始于2002年的“DaCafe日记”记录的是
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日常生活。这个家庭
由一对夫妇和两个孩子组成,另外还有一
条大狗。爸爸森友志用自己手里的照相机,
将平凡而安静的生活记录下来,发到网上。
焦波(著名摄影师,《俺爹俺娘》作者)
记得幼年和爹娘在一盘炕上睡,躺下后,他们就
开始说话,絮絮叨叨地说些家里家外发生的事。
我总是在他们的说话声中入睡。早上醒来,还是
说话声,好像整夜没睡一样。不同的是说的都是
夜里做了个啥梦了,今天该干啥活了之类的。
黄非红(来自色影无忌)
经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同意立即洗头,乙方则须承诺
在甲方洗完头后,马上播放《猫和老鼠》两集。未尽
事宜,双方不再协商解决。
现在甲方正处在合同的最后阶段⋯⋯
比海更蓝
(来自poco)
这张肖像是2009
年春节回家的时
候给父母拍的,
自己玩摄影很久
了,都没有给他
们拍过一张肖
像,他们那个年
代连结婚照都很
简单,就更想为
他们拍点什么。
拍好后我把照片
放大送给他们,
看到他们从未在
我面前表现过的
笑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