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韵祁连(八)扁都口
天涯过客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
雪韵沃野
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洌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扁都道路
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遇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雪山无语
站在路旁俯瞰雪野我仿佛看到了霍去病马饮弱水的身影;看到了匈奴败北后的滚滚烟尘;看到了成吉思汗的铁骑蹂躏下的古甘州;看到了红旗越过汀江后西路军疲惫不堪的身影。是他们创造了历史写下了辉煌,写下了悲壮与凄凉。据史料记载,扁都口在冷兵器时代的战略地位扼守甘清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黎民百姓在战争中受苦受难的家园。今天,虽不见了腥风血雨,不见了刀光剑影,不见了呐喊与怒吼,宁静中只的扁都口,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悄然飘逝、默默无语。
雄姿巍峨
在绵延起伏的祁连山脉中段,有一个贯通南北的峰口,它就是被古人称为“大斗拔谷”的险关要隘——扁都口。扁都口海拔3500多米,南通祁连县峨堡镇,北达甘肃民乐炒面庄,地势险要,山势峻峨,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族通行的重要通道之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南路便由此从青海入甘肃入西域。
眺望雪山
扁都口,史称“大斗拔谷”,它南接青海的祁连县,北通甘肃的张掖。口内峡谷长约30公里,宽窄极不均匀,宽则数千米,窄处十数米,逶迤陡峭,险隘深邃。峡谷两侧奇峰耸立,峭壁突兀,怪石森然,叠嶂无穷。国道227线纵穿南北,它时而千回直逼峰颠,时而百转冲向幽谷。平坦处路连着水,水结着冰,冰拥着路,路水交融,逶迤的冰雪河道与路真像一对恋人相依相偎,并肩同步。(此处公路海拔3680米,望山上高点应该在4000多米的海拔)
大片 猪猪 发表于 2012-4-15 00: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片
感谢猪猪的点评和赞誉! 大片 羊羊羊 发表于 2012-4-15 0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片
感谢好友点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