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草原
《周易·乾》中说“乾为天,为君,为马”。将马与“天”与“帝王”相比。在社会生活中,马为民族文化的吉祥物,“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与龙为伍,称为“龙马精神,”马气宇轩昂,庄重雄健,其气质和功勋作为英雄、胜利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历史长河中,汉武大帝与天马,项羽与乌骓,刘备与的卢、关羽与赤兔,唐太宗与昭陵六骏、凉州与铜奔马是联系在一起的。贾玉玮先生在一篇散文中这样认知描绘到:“马昂首伫立,曲线优美的身躯,精神抖擞的鬃毛,甩动的长尾都能给人以美的联想。人们常说的‘马通人性’就是对马的内在美的高度赞扬。马奔赴疆场,毫无惧色,在刀光火影中勇往直前。马的忠实,其它动物无法相比,主人遇难受伤,马能把伤员驮回营地。因此,马是一种英雄的动物,也是一种用生命演绎勤劳、无畏、上进和奉献的动物。”
秋色祁连
秋天的祁连山,阳光清澈如水,长风软柔似绵。钢蓝色的峰峦顶着皑皑积雪,显得巍峨而雄壮。一望无际的牧野,天低云暗,芳草萋萋。微黄的牧草在长风的抚摸下飒飒作响,一浪接着一浪涌向天际,涌向那一抹淡蓝色的地平线。同干旱的河西走廊相比,祁连山地的降水量是丰富的。西北—东南走向的群山正利于东南季风穿堂入室,高峻复杂的地形使遭到阻碍的水汽凝为雨雪沛然而降。山区东段年降水量有500毫米,西段也在100毫米左右。纷飞的雨雪给高峰一一戴上了白冠。
崇敬心情
祁连山是河西走廊与青海柴达木盆地之间许多平行高山的总称。我们所见的仅是它的北缘。好些海拔四五千公尺以上的高峰,都隐藏在层层山峦之后。然而就这样,它也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当公元前2世纪初,从广袤的蒙古高原南下的匈奴人占据河西走廊,来到林木茂实、水草丰饶的祁连山下时,他们怀着惊喜崇敬的心情,把这座高山命名为天山。匈奴称天为“撑犁”,“祁连”即“撑犁”的另一音译。这就是祁连山得名的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