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拍自己最好的一张,因为怕被冻伤,大家都要戴墨镜把脸遮住,我拍自己的时候就把风镜拿下来了,这时候结在墨镜上的冰架没有掉,墨镜拿了,冰架还在,回来一看,很特别
摄影和瑜伽的等量代换王石说拍照的人都很纯粹,因为摄影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东西,就像是瑜伽。“摄影训练你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发现美,想要拍出好东西,一定要有修养,这成为促使你提高修养的一个方法。等一个瞬间需要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四个小时,但是结果还不一定的,比如你等日落,就有可能忽然被云彩遮住。但那一瞬间你是不是能抓住就靠平时的修养。”
在王石的作品中,有满脸油彩、笑逐颜开的尼泊尔人,有在南极把衣服脱光了倒立的队员,有世界各地绝美的景致,也有在讲述心情的荷花、柳树……作品中的闲情逸致,正好符合忙碌中最需要的悠闲和晴朗的心情。“现在来说,有一个很清晰的主导思想就是拍摄美好的东西,这时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视角和内容和过去都不大一样了,原来很容易成为拍摄对象的贫穷、醉鬼我现在都不拍了,主要是梦想、关爱的东西,当然表现得好坏再说(笑)”。
其实这就是他最习惯的思维方式,用美好的方式思考、表达美好的东西。“摄影是我的一种表述方式。生活是要你去感受的,有很多情绪化的东西,你看到生活中那些色彩强烈的单纯,你说不出什么,但是你能感觉到。比如我在登南极最高峰的时候,一个摄影家带着大画幅的黑白座机,我问他在这里用这种相机能拍什么?他就告诉我雪是有颜色的,我就很好奇,他让我眯着眼睛仔细看,雪的起伏、阴影让雪有白、灰白、蓝白好多的颜色。这个对我启发很大。”
“武装到牙齿”的摄影经历“我其实在2006年才找到镜头感”,“现在这个阶段呢,对我来说是困惑期,我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题材去拍摄”,“摄影来讲,我还是在学习,就是一直在拍,登山我能说我没问题,摄影还是不行。”王石这样的坦率让我针对摄影的采访多少有点尴尬,但其实他所说的“不行”、“业余”却并没有动摇对他的信任,这样的一个人,必然是什么都能做好的,因为一切都有目共睹。
在新疆的戈壁滩当兵的时候,王石在照X光的医师那里第一次接触到相机,偶尔的接触让他对相机产生了一种情结。1973年从部队退役时,他用180元复员费买了一架海鸥120的相机,拍摄的机会却并不是很多。到了深圳工作以后,王石以为自己以后不会再拍照了,就把相机送给了弟弟。
直到1995年,他真正地拿起相机,开始拍照片。1995年王石和家人去新马泰度假,第一次开始安安心心地玩摄影,这之后,他就发现自己还是狂热的西埃摄影。从第二年开始,只要尼康出新的型号,他都会购买,从FM2到F5他几乎全都有,长焦、鱼眼等镜头也一应俱全。他说那时候真是“武装到牙齿,其实我不是收藏,就是很发烧,一想到摄影就很兴奋,一到下班抄着相机就想出去”。
虽然2001年王石很顺利的就从胶片转到了数码,但他还是很喜欢器械的质感。一直使用尼康,也是因为尼康快门的声音。他曾用了一台EPSON的机身、LEICA镜头的610万相素的RD—1相机,就是因为快门有弹性的声音,所以爱不释手。
然后就是2006年他找到了镜头感。“那次是去登珠峰东边的拉布日峰,原来的目标是登顶,等你再去的时候就有心情拍照片了,那次我发现我的镜头感真的出来了。”
注:“7+2”指的是攀登七大洲的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南北极两点的极限探险活动,代表着极限探险的最高境界。截至2005年止,全世界只有5人完成“7+2”计划。
Q&A摄友:你怎么理解摄影?
王石:摄影是一种状态,一种情绪。我其实很业余,我拍东西都是找自己的感觉。比如我在北爱尔兰,那里是深绿色的,安静里有淡淡的忧郁。你看到那些老城墙,就特别希望下雨,情绪才能出来。还有,熟悉你的设备也很重要。
摄友:学习摄影的过程中有什么秘诀么?
王石:拍摄带有很大的创造性,镜头感有积累的过程,你只能在接触过程中让自己不断地进步。有一次一个摄影师问我说“拍摄当中成本最低的是什么?”,我想不出来,他说最便宜的就是按快门,最昂贵的是时间。多拍多练,慢慢的就拍好了。其实我现在也是困惑期,我也不知道要拍什么,怎么拍好。
摄友:那你觉得这个阶段要怎么度过?
王石:不知道,这个阶段就像生活一样,要经历之后才知道。
摄友:你偏爱什么题材呢?
王石:我喜欢拍人文,但是不善于。因为你要把镜头对着人,我会怯生生的,不好意思。我觉得一个摄影家首先要使一个社会活动家,镜头举起来要很自然,我不行。
摄友:那登山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王石:这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就是一段时间不去,你就很难受。当然回来之后很安稳的在城市呆一段时间,之后又觉得不舒服就知道又要出去了。别人是受苦,我是享受。很久不能动,对我来说更痛苦,这是我的个性。
摄友: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那么严酷的环境?
王石:自虐吧!(笑)现在的一切都让你觉得理所当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视若无睹。我出差住宾馆的时候,都会给你一个果盘,水果我从来没有动过,因为哪都有,但是冰天雪地里面,什么都没有,如果队员从怀里拿出一个苹果给你,你会觉得特别的温暖。等你回来看到鲜花和水果都会觉得很好,这种反差会让你很真惜。生活一定要有张力和反差,没有这些,人会没有意思。
摄友:经历过很多危险之后,有没有想过要放弃?
王石:不会,因为这是我的生活方式了,登山会遇难,不登山就不死么?这也是一种结束方式。有时候与其成为负担,还不如登山的时候走得痛快。我以前很喜欢看《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环游世界》,这些除了兴趣和精力,还要有时间和物质基础。现在对我来说,企业成功了,让你有机会作很多事情了。我就是为了这个目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