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首页 互动交流 摄影教学 摄影之友 安泰毅 在半空盘旋的眼睛

收藏

0

2

分享

安泰毅 在半空盘旋的眼睛

作品转载 2012-3-28 15:59:08
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用手模仿候鸟随着暖流盘旋飞翔的姿态,眼神专注地停留在手上,仿佛预见飞翔一般。也许在经历了战争与漂泊的乱世之后,从眼见及经历的苦难中,人可以沉淀出一种特质——在飞翔的同时学会承载与容纳。
antaiyi01-673x448.jpg
“我有三个孙子,他们是世界上最享受被拍照的小家伙。我在教外孙女照相。她现在五岁,正在试着拍一些照片,用我的相机。”说起自己的孙子,安泰毅一脸宠溺,与任何一个慈爱的长辈无异。他说自己的愿望是在退休后脱下正装,带上相机在中国到处走走,拍一些照片。我丝毫不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因为我能感觉到他对做一个普通人的向往。
“这才是最重要的”安泰毅出生于罗马尼亚,后移民至以色列,又到法国、日本、科伦坡、匈牙利、瑞士、泰国、挪威、冰岛、中国任驻外大使、参赞。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漂泊,年逾花甲的他总显得有些疲惫,但在说到钟爱的摄影器材、说到他拍摄的照片以及他5岁的外孙女的时候他又会用丰富的表情配合肢体语言,显得格外兴奋。
“我拥有第一台相机是在18岁,那是时间很久远的事情了。我的第一台专业相机是尼康775,现在我有很多相机,最喜欢的是佳能S95,就像广告说的,那是台只要用过就会喜欢的相机。”安泰毅现在经常使用的相机有松下GH1、尼康D70s,以及他最喜欢的佳能S95,那是他一个以色列的好朋友,“也是一个很棒的业余摄影师”向他推荐的。
而这“最爱”的出场方式也很特别,安泰毅走进房间的时候,我正在看他放在桌子上的两台相机,他笑一笑,狡黠的目光透过眼镜框架的上方与我凝视,而后慢慢从西服口袋里掏出这台“最爱”,像变魔术一般地炫耀“这才是最重要的”。那份自信满满的样子简直让人联想起春晚舞台上的那句“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
这场采访的开始是生动而有趣的,因为在很长时间里,安泰毅都在和我们来自美国的摄影师继续讨论着他的“最爱”相机,直到翻译轻声地提醒他“我们还是开始采访吧”,他才突然醒悟般地“哦!”了一声,带着歉意地把目光转回到了作为采访者的我身上。
antaiyi02-673x447.jpg
安泰毅用手模仿候鸟随着暖流盘旋飞翔的姿态,眼神专注地停留在手上,仿佛预见飞翔一般。也许在经历了战争与漂泊的乱世之后,从眼见及经历的苦难中,人可以沉淀出一种特质——在飞翔的同时学会承载与容纳。
antaiyi03-673x501.jpg
冷光素彩安泰毅到过许多地方,说起他的拍摄梦想,他把目光停留在了中国,并且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最想去拍摄中国西部的沙漠,并在同时向我展示他拍摄的以色列的戈壁沙漠照片。
我问他想去中国的沙漠拍什么?他回答我,他最想拍的就是沙漠本身一望无际的沙砾和天空,我低头再次看他的作品,作品中的以色列沙漠同样一望无际、天空与沙漠的界限在遥远的另一端延绵交融,不知所踪。
在我们看来,世界上的沙漠也许大同小异,为什么却有人会表现出如此强烈地向往呢?于是我试图去探究安泰毅的这种“沙漠”情结。我发现对安泰毅来说,沙漠本身宏大的荒凉感是奇异而诱人的,他向往幕天席地的广阔与人迹罕至的寂静。那样的地方能让人安静。安泰毅早年从事过帆船运动,那时他很多时间都是在浩瀚的大海上度过的,举目只有海水和天空,那段时光对他而言也是舒服惬意的。于是你从这些场景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大而空、无人、一眼望尽而又深不见底。
他喜欢广袤的地方,在那样的地方,他宁静而孤独。是的,也许就是孤独,当一个人经历过战争,又穿行过世界上的太多地方之后,他的内心便生出了一种源于漂泊的孤独。对于广阔的向往,即是对于界限的无限扩大,这样才能够更自由地翱翔。当内心被世事历练到足够强大,支持一个人自由地享受这份孤独和平静,也才越来越接近自由的界限。
在化妆师拿出化妆品准备给安泰毅化妆的时候,他起先很惊讶,军人出身的他恐怕一生也没有化妆的经验。而他很快便适应了,并且一直说“你们要把我化成35岁的年轻人”,并且主动要求我们拍花絮,十分开心,仿佛真的回到了35岁。翻开安泰毅的作品集,大多都是现代的建筑、美丽的风光。有水果、鲜花、安详微笑的老人和纯真的孩子。动荡平息后,剩下的只有这些美好的事物,逐渐在抚平痛楚。
antaiyi04-673x475.jpg
中国情结有次在拍摄中央电视台新址的时候,有人问安泰毅是不是专业摄影师,说看到他在利用建筑物的反光拍摄特效。被人当做摄影师对待,安泰毅流露出了一丝得意之情,仿佛摄影给了他一个新的身份,无关政治,可以随意的让他穿梭到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里。
除了单反相机刚问世时参加了两天培训,安泰毅的摄影技巧完全依靠自我摸索。他不愿意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也不喜欢跟朋友一起出去拍照。对他来说,摄影只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非常私人的事情。他的摄影不是为了向别人展示或者表达什么,而是单纯的出于喜欢,“喜欢到处走一走,花一些时间拍一些照片。”
安泰毅真正迷上摄影,是在十几年前数码摄像机刚刚问世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性,对我来说摄影就是我创造的方式,它可以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事物。”安泰毅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但都是以工作为目的,没有以摄影为目的的旅行,这点让他很遗憾。“在过去的旅行中,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我希望退休之后脱下正装,花几个月的时间在中国好好走走。”
对中国特有的亲切感,在2007年安泰毅抵京就任之前就已有了,这份亲切感借助了他本身对于以色列的移情,“中国和以色列有些地方很像,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的当代史都是60多年。因此可以说,我们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年轻国家。”在历史上一些特殊时期,中国为犹太人提供过保护以及收留。言谈中我们能感觉到安泰毅以及犹太民族对中国的感激。“我们对中国怀着深深的尊敬。中国与以色列的渊源非常深,以色列人对中国一直以来的救助心怀感激。”
以色列大使馆中陈列着一些以色列文物,它们在地下埋了两千多年,几经辗转来到中国,静静地呆在壁橱里。“以色列跟中国都是很古老的国家,但是以色列比较小,你要去的话很容易看到很古老的地方,地面都是两千年前的石头,两千年前的人们就在那上面走路。但在中国,这样的地方已经很少了。”那些几千年的石头,耶路撒冷老城里面比较多,其他的老城区也有。这些石头见证了这片土地受到的磨难和洗礼,也见证了犹太民族的智慧与信仰。
antaiyi05-673x897.jpg
他说自己的愿望是在退休后脱下正装,带上相机,在中国到处走走,拍一些照片。
候鸟的迁徙以色列是候鸟经过的地方,一年有四到六周的时间,成千上万的鸟从以色列的天空经过。安泰毅说:“如果你看到过一次,一定会想再看一次。”他认真地模仿候鸟的姿态。“鸟的迁徙不是像飞机直直地飞,而是随着暖流一圈一圈盘旋着飞向高空再滑翔,几个小时之后就看不到了。” 安泰毅用手模仿候鸟随着暖流盘旋飞翔的姿态,眼神专注地停留在手上,仿佛预见飞翔一般。也许在经历了战争与漂泊的乱世之后,从眼见及经历的苦难中,人可以沉淀出一种特质——在飞翔的同时学会承载与容纳。我们采访的那天他刚过63岁生日。
19岁的时候他参加了第一次战斗时,曾眼睁睁地看着好友在身边受伤死去。这个画面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中,有人问他,如果用一幅画面记录自己的话,那画面是什么样子,他说就是战友牺牲的这个画面。没有人喜欢战争,他们都愿意为和平而努力,这个工作确实非常的艰难,但是在中东地区,必须心怀希望。
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在《候鸟的迁徙》中有这样的片段,群鸟翔集过钢铁大厦,浓重的烟尘喷薄而出,一只鸟跌入油污废水中,徒劳地挣扎及至哀恸地死去。在候鸟迁徙的过程中,这样的事情随时会发生,无数只鸟在迁徙的过程中被落下、被伤害、被牺牲。但整个鸟群终能安然过冬、繁衍生息。
antaiyi07-673x1009.jpg
对话安泰毅《摄影之友》:会跟朋友讨论摄影技巧吗?
安泰毅:刚有单反相机的时候,经过两天的培训,其余都是自学的,没什么小技巧,我也不大愿意和人讨论,我觉得这是很私人化的感受,我不想和别人做一样的事情。
《摄影之友》:您好像有很多的事务要处理,还有足够的精力去拍照吗?
安泰毅:上一次专门为了拍摄而出去已经是很长时间以前了。我希望卸任以后能脱下正装,穿着牛仔裤、带着相机走遍中国。我在以前工作不繁忙的时候,会在周末带上相机去798随便走走看看、拍一些照片,我发现在中国,人们是愿意被你拍的,我拍他们,他们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摄影之友》:您最喜欢您的哪幅作品?它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安泰毅:(拿出一张鸟巢的照片)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张照片,是非常特殊的时刻。在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晚上拍的,我拍完之后那里就戒严了,也是运气很好的一张照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2012-3-28 16:54:29
{:3_62:}
2012-3-28 17:36:24
{:2_31:}{:2_31:}{:2_31:}
作品转载
未填写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