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首页 互动交流 摄影教学 摄影之友 Praktiflex&Contax S 诞生于战争前夜

收藏

0

1

分享

Praktiflex&Contax S 诞生于战争前夜

作品转载 2012-3-29 15:47:40
说起M42机身和镜头的时候,都会习惯地加上宾得的名字。正是1964 年的Pentax SP 系列相机使得M42螺口单反相机开始普及,很快,宾 得便成了M42螺口相机的代名词。但其实,“M42×1”这个名字来源 于百佳和康泰时。
P141-1-673x477.jpg
hagee公司早期生产的折叠式腰平取景相机

带有犹太血统的Praktiflex在一战平息后的1919年,由Benno Thorsch和Paul Guthel两个人共同创立的K.W.(Kamera-werkstaetten Guthe& Thorsch)公司在德国德累斯顿成立,由其生产的折叠相机Patent-Etui在相机产业 中曾占得一席之地。1931年时其生产的 120(6X6画幅)单反Pilot Super又在销售 上大获成功。依据纳粹德国驱逐犹太人的法律,Benno Thorsch不得不在1938年离开德国。他只能把工厂和150多名工人托 付给一个正在筹备一家相机工厂的美国人 Charles A. Noble。而 Benno Thorsch在离开德国时,正与工程师Alois Hoheisel设计一台能够使用电影底片的小画幅单反相 机,K.W.的新主人继续支持了这个项目并 在一年内使其量产化。于是在1939年莱 比锡春季展中,K.W.展出了世界第一台使 用螺口(M40)的单反相机—— Praktiflex。
P110-51-673x549.jpg
Exakta前额上刻有“Dresden”,是“血统”最 为纯正的德系相机

P141-4-673x462.jpg
当年的K.W.公司

P141-3-673x462.jpg
现在的K.W.公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P141-6-216x300.jpg
美国人Charles A. Noble和他儿子的合影



而在具有犹太血统的螺口单反诞生之前,有两块德国人埋下的基石不能不被提及:135画幅和EXA爪口。长于生产127画幅单反相机的Ihagee公司在1936年推出了它们,也是全世界第一台进入商业运作的135爪口单反相机—— KineExakta,或Cine Exakta(Cine指的是电影胶片)。Kine Exakta作为一台性能先进的单反,拥有12 秒–1/1000秒、B门、T门以及6秒自拍的机械快门系统,其不可思议的快门范围,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电子快门出现才被超越, 而其所使用的爪口(EXA接口)也为未来的 各类卡口提供了范例。但是它的售价高达 200RM(德意志国家银行地产抵押马克), 相当于当时平均工资的一倍半,也贵于蔡 司依康和福伦达的6X9旁轴折叠相机,这使 得Kine Exakta在推广上出现很大的问题。
相对于Kine Exakta,K.W.的Praktiflex显得既轻巧又实惠,减轻了1/3的重量和差不多一半的价格,但是在性能上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它只提供1/500秒-1/20秒的快门范围和B门,而镜头接口也使用了相对廉价的M40(为了与徕卡所使用的M39作 出区分)卡口。



P141.jpg

P141-.jpg Ihagee是什么?
Ihagee公 司 是 由 出 生 在 荷 兰 的Johan Steenbergen在1912年 成 立 的, 公 司 的 正 式 名 称 确 定 为Industrie und Handels Gesellschaft m.b .h.,简称为IHG。但是“IHG”三 个 字 母 的德文发音是“I ha gee”,所以在 1919年,公司名 称 变 更 为Ihagee Kamerawerk Steenbergen & Co.。至于读法, 在英文中惯常是“依哈gay”,但不 少德国人却念成“依哈gee”。
P142-1-673x294.jpg
Praktiflex前后两个版本的铭牌字体有所不同

Praktiflex有两个重要的优势:首先是价格便宜,其次是反光板自动回归到40°位置,这相对以往的相机是革命性的变动。
Praktiflex相机在战争处于平缓时期的 1939年和1940年一共生产了8000台,随 后由于战争的扩大与蔓延,导致了相机质 量的恶化,而金属铬的短缺又致使相机只 能被漆成黑色。直到战争结束,Praktiflex 一共生产了一万三千台,战后又生产了两 万台作为赔偿被抵押出去。
P142-6-673x447.jpg
Praktica FX+58mm F1.9+Neopan 400胶卷的样片

命令之下的诞生如果从现在的技术回看Kine Exakta相 机,其拍摄性能无疑是落后的;但是对当时 的摄影师来说,它无疑是一台性能先进的 相机。Kine Exakta的爪口定位螺丝位于镜 头尾部,50°的安装角度使得镜头的装卸 十分便捷,只需要轻拨位于机身左侧的定 位爪,并向左转动镜头就能方便地卸下,而 安装只需要按照定位爪的引导曲线顺势将 镜头右转,定位螺丝就会被自然的固定住。
而三年之后的M40螺口机身Praktiflex虽然在机身重量和快门范围上有所缩水, 但相对于Kine Exakta,Praktiflex有两个极其 重要的优势:第一是价格优势;第二是技术 上的突破,即反光板在拍摄后依靠地心引 力,能够自动回归到40°位置。反光板自 动回落的优点在于无需过片,依旧可以取 景和对焦,但缺点是由于重力的原因,无法 进行竖构图,这点对于使用腰平取景的相机来说显得无足轻重。如果使用过这种相 机的人就会知道,在上下左右同时颠倒的 取景器里,进行竖构图是一件多么难以想 象的技术活儿。
1947年, 在苏联军方的命令下, M42×1螺口作为单反相机更换镜头的标准接口被确立下来。而在1949年,作为Praktiflex改进版的Praktica FX开始生产,它在增加了闪光灯同步和慢速快门的同 时,也正式开始使用M42×1螺口。不过 Praktica FX并不是第一台M42螺口单反,同 在1949年,东德的VEB蔡司依康发布了他 们战后第一台M42螺口单反——Contax S。
P142-5-673x477.jpg
采用M40螺口的Praktiflex镜头较小,操控注定不会很方便

P142-3-673x870.jpg
百佳第一台M42螺口单反Praktica FX的海报

P142-4-673x829.jpg
采用腰平取景器的Praktiflex

P143-4-673x957.jpg
带有五棱镜的Contax S相机是又一次革命, 它彻底解放了摄影师的构图方式

Contax S突击成功早在战前,蔡司依康就有计划设计单 反 相 机,Spiegel-Contax(Syntax)计 划 一 直 默默地进行着,但1945年大空袭使得所有 设计图纸和样机无一幸免。战后在德累斯 顿成立的VEB蔡司依康需要一台相机证明 其实力,而这一重任,落在了威廉姆·文斯伯 格博士(Dr. Wihelm Winzenburg)和他担纲 设计的相机身上。
在1949年的莱比锡春季展览会,一颗 重磅炸弹落在西德蔡司上,东德的VEB蔡司 依康发表了他们战后第一台相机Contax S, 而且它以475美元的出口价格对外表明了 对这台相机极强的自信。因为Contax S的 售价不但超过了曾经Contax III,同样也比徕卡高出三分之一。 这是一台设计领先的单反相机,带有一个固定的五棱镜眼平取景器,正脸右侧 斜向上设置快门,镜头不再是居中摆放,而 是稍稍地偏右,为了避开快门盘曝光时回 旋的困扰,将快门盘隐藏在相机内部,透过 一面玻璃读出快门速度,这些改进只为一 点:可以自由地选择拍摄角度和握持方式。 而这些改进无一不被后世的单反所沿用下 去,不得不佩服当时VEB蔡司依康设计师的 用心和远见。
Contax S后续也有各类改进型,主要 是加入了光圈联动、机顶测光和裂像屏等。 其中Contax F(1956)增加了光圈联动, 在按下快门时,镜头光圈立刻收缩到设定位置,这样在取景上就更加便利,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以前的Exakta也实现了类似的 目的,区别在于EXA接口的镜头上。在后 期多了一个光圈快门,按动光圈快门,镜头 光圈则收缩至预定挡数,继续按下光圈快 门,则会带动机身上的快门,开启快门帘 进行曝光。这也使得EXA的镜头成为当时 除带镜间快门的镜头外结构最为复杂的 镜 头。Contax FBM(1958)集三者改进于一身,是系列中最完善的机型,不过这已经不是由VEB蔡司依康所制造。在1956 年发表带有测光顶的ContaxE后,VEB蔡 司依康的研发重心转向了电影机,而后的 Contax F,以及Contax FBM则是由先前介 绍的K.W.(战后改名为VEB K.W.)接手。
P143-2-673x434.jpg
蔡司依康工厂的机械和电子实验室,可以看 出设计研发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摄影机上

P143-5-673x599.jpg
处于德累斯顿的蔡司依康老厂房

“Pentax”品牌的由来
P143-3-249x300.jpg

东德的VEB蔡司依康由于商标权官司的 失利,失去了在西德使用诸如Contax、 Zeiss Ikon等商标的权利,但他们先后 注 册 了Pentax(Pentaprism Contax, 1952年5月)和Pentacon(同年10月,供 外销,在华约内依旧使用Contax品牌)。 抛开Pentacon不谈,注册Pentax则是为 了给一台可以更换取景器、对焦屏的高 级单反命名,后因成本考虑(而且当时已 经有可换取景器的Exakta Varex)作罢, 将此商标卖给了旭光学(Asahi Optical Co)。从此,“Pentax”到了日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2012-3-29 16:39:03
{:2_31:}
作品转载
未填写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