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首页 交易版块 器材资讯 尼康专区 尼康镜头选择

收藏

2

24

分享

交流讨论 尼康镜头选择

顺顺 2011-9-20 00:52:56
20233047.jpg 尼康镜头选择
(1) 变焦
当你真的变成了一个摄影的发烧友或爱好者, 会发现,玩单反的 一个很大的乐趣,在于配镜头, 换镜头:各种各样的镜头,不仅在自己的相机上换来换取,也更多地在脑子里换来换取!经常琢磨 什么样的配置, 是合理的配置,才能拍出亮眼的照片。 网上评论更是无数。道理大家都知道, 狗头到了行家手里, 片子照样亮丽; 可是大多数人, 特别是发烧友, 像我一样, 总觉得片子的质量和镜头的质量关系更大, 谁让那些高手天天拿着好镜头(牛头)啊, 不买几个牛头不过瘾, 不能安心摄影。

话又说回来, 除了公家出钱或是自己有影楼业务, 凡是自己出钱的,都希望能把刀用到刀刃上, 也不能每个牛头都买。 于是到底什么样的镜头应当抱回家,便是一个非常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这样,我们首先明确 问题: 自己花钱(不花冤枉钱), 能有一个decent (拿的出手)的镜头组合, 能拍照所有的场合(业余者的梦想), 能安心提高摄影水平 (节约时间是一个现实问题)。

转换到镜头语言, 至少从广角到长焦,光圈有至少1.4 到2.8, 镜头至少有牛头, 至少要有水旺旺的大眼睛。

网上有很多很好的镜头配置的评论, 写的很好,大家参考;那么本文是从另一个角度和网友分享经验, 笔者从1996年拥有第一台NIKON, 目前仍有D200,D50和一台胶片机。 镜头嘛, 终于也稳定下来。

和90%摄影网友不一样的地方, 笔者的本职工作和镜头的光学设计,制作有很大关系, 也曾经和NIKON的senior sales (高级销售人员)谈过N小时(但是没有谈镜头)。可以从器材设计制作销售的 角度有一点发言权。

从商业角度来讲, 尽管NIKON的照相机和镜头,满街都是, 给人感觉一定是挣了很多钱; 但是, NIKON最挣钱的不是这些, 而是给INTEL,AMD制造的芯片用的光学精度要求极高的光学光刻机, 大家一定很吃惊吧。CANON也一样。 在那个行业里, 蔡司还不行。 (不能随排迷信蔡司镜头)。

换句话, Nikon 投入的人力在镜头上设计的,不会很多很多, 一方面也是因为镜头的光学设计比较经典。 这样的话, 镜头的价格极大的依赖于材料成本和制作成本和新技术。 学过商学院的人或搞商业运作的, 应当明白我说的。

大家大概明白了我的意思, 我们如果知道NIKON如何计算镜头的制作成本, 那就买那个费力气的又相对便宜的和适合自己特殊需要的。 NIKON的工程师自然知道,用料讲究制作费力的镜头, 是为了更好的成像。 很多网友自己作评测,搞得很复杂, 费时间, 结果还不一样,还吵架。 知道我下面的公式,自然就知道那个镜头的成像好了, 也就不瞎吵了。

镜头里光学的东西很复杂(我学了十几年),我就告诉大家结论好了:除了千锤百炼的设计(50/1.8)以外,
(1) ED镜片越多, 色彩 越锐利鲜艳, 非球面镜越多,广角变形越小 。 ( 如果是学术角度的话, 不一定对,这里只是简化一下)
(2) ED镜片越多越贵,非球面镜越多越贵
(3) 光圈叶片越多,越贵
(4) 尺寸越大,越贵
(5) 金属料,自然比塑料好

首先,以此来作镜头成像的评价

(1) 著名的XZP ( 70-200/2.8),5 片ED镜片(最多的), 公认的颜色艳丽,锐利,长焦,不需要非球面镜校正变形, 77mm大眼睛,金属用料,真是没缺点(重,大,D3 上的议论),按我的公式,成像色彩锐利无人能比,没意见吧。买不买,有钱当然买,有货当然买。($1700 US)
(2) 80-200/2.8, 3 片ED镜片, ($900), 好多人拿这个和XZP在色彩成像上比,大家明白了吧,还是有差距呀
(3) 24-70/28, 3片ED镜片,3片非球面镜,用料十足, 仅次于XZP, 因为加了nano 镀膜(没什么了不起)和较长焦距(畸变更容易控制), 比17-55成像更好,$1700, 但是 同样的材料,比17-55贵了500美金, 有些过了,要等等。
(4) 28-70/28, 2片ED镜片,1片非球面镜, 以前的best, 但是用料不足, 无法和17-55 在数码上对抗, 推出舞台。
(5) 17-55/28, 3片ED镜片,3片非球面镜,用料十足,仅次于XZP,在这个焦段,公认的颜色艳丽,但是饱受争议,都是DX format 惹得 祸$1200.
(6) 17-35/28,2片ED镜片,3片非球面镜, 因为焦段比17-55小,因此同样3片非球面镜, 对畸变的控制超17-55, 但是只有2片ED镜片, 颜色不如17-55
(7) 18-70mm, 3片ED镜片,1片非球面镜, 很多人吃惊它优异的色彩和锐利,3片ED镜片, 和17-55 一样,颜色很好,所以有人觉得和17-55差不多 (可怜的17-55), 但是非球面镜在这么大的焦段少了, 所以在广角有明显的畸变。 $300. 没钱一定要买。颜色如同 17-55, 比17-35 还好, 就是畸变不好。
(8) 18-135,1片ED镜片,2片非球面镜; 只有一片ED, 色彩不如17-55,17-35,很多人说他干涩, 没错吧, 但是相对来说, 畸变的控制要好($300)
(9) 18-55,1片ED镜片,1片非球面镜; 除了ken Rockwell 说它好, 没人说它好。
(10) 18-35, 1片ED镜片, 1片非球面镜; 著名的银广角, 和18-70相比, 在DX format没什么优势, 除了77mm以外的大眼睛和相应的畸变控制。
(11) 12-24/4, 2片ED镜片, 3片非球面镜; 才是数码时代的银广角,3片非球面镜来控制畸变。 ($900)
(12) 14-24/28, 2片ED镜片, 3片非球面镜, 带nano镀膜。才是数码时代的金广角。 $(1600), 偏贵。
(13) 18-200mm, 2片ED镜片, 2片非球面镜; 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 自然最好作旅游头了。 不能出最好的色彩, 也不能出最好的畸变控制。
(14) 24-120mm, 2片ED镜片, 2片非球面镜; 在胶片上和18-200 一样;目前很冷清

我想现在大家对变焦的镜头的评估,有了理论根据了, 很多争论可以结束了吧。 只要记住镜头的ED数和非球面镜数,性能价钱就很容易评价了。

对17-55/28, 目前的处境很不幸, 但是和24-70 or 17-35相比, 从用料上而言还是很值得的,相对便宜。 但是18-70对其伤害最大, 色彩竟然不分上下, 加上便宜的50mm镜头带来的大光圈,和别的定焦广角存在,加上人们对未来全副的期待,得到不幸的待遇。 实际上, 对所有的DX DSLR而言, 17-55 无疑是最好的变焦。目前美国的价钱$1200, 我估计很快就会缺货的。 对照一下70-200的XZP 或24-70, 待遇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下一章我们讨论镜头的配置。
大家一定奇怪这个方法很实用, 因为对变焦镜头成像的分析,最简单最重要的是这样了,如果有人想亲自设计镜头, 有很多软件, ZEMAX 或 OSLO, 也可以试试。 试试就知道ED镜片和非球面镜的重要性; 有两个原因, 光学设计上, 能少用镜片就少用, 产品上, 也是能少用就少. 讲的稍微多点, 镜头的设计, 大致都定了, 没什么了不起, 中国人也可以很棒 ( 和一些光学老院士谈过, 国内主要是材料,研磨技术, 镀膜的问题);

镜片多了的坏处是, 镜头间的来回反射,引起所谓的**炫光麻烦, 所以遮光罩能带上, 就带上, 你不知道设计师很下功夫的;看看 70-200 的遮光罩很长, 17-55的也很长。 所以, 镜片能少最好, 如果少不了, 一定是为了性能。 做过产品的人知道, 多一个零件, 不知到会带来多少麻烦, 不要说贵的了。

试试我们的理论, 我们看一个值得推荐的镜头, 16-85 VR, 2片ED镜片, 3片非球面镜, 带VR,构件和17-35, 14-24,12-24 一样,才640$, 所以大家不要奇怪它卓越的光学性能, PHOTOZONE认为和17-55 一个水准, 一半的17-55的价钱, 还有VR。 如果大家还没有镜头的话, 可以买这个。 一个美国摄影者问我为何16-85这么贵, 听我这么一讲, 马上就买。 PHOTOZONE也没讲清楚为什么。


ED,非球面镜理论, 是用来作成像的评价, 应当是很准的, 但是和价钱是没直接关系的。 但是好像和镜头的 售价有关, 里面涉及到NIKON的定价策略。 先声明一下,本人从来没在Nikon、CANON工作, 如果无意歪打正着说出NIKON的定价策略,那见谅了。本人写此文, 实在是感谢那些论坛上贴好文章, 好照片的摄影爱好者, 和我一样的发烧友分享的。

镜头的材料, 特别是研磨, 很有学问, 基本上是高质量成像的保证。 镜头越大, 越难 ( 哈勃望远镜就是大镜片研磨出了问题)。 77mm 的镜头,应当比67、62、52mm, 难多了, 玻璃的比压模的难, 不用说高档玻璃了。 材料均匀性,纯度的问题, 我们中国好像总是方面有差距。 牛头的镜片, 那是狗头不能比的。 蔡司的做工, 也是最好的之一, 可以注意到蔡司不太作大眼睛那, 能把小眼睛做好就不容易。

对镜头的评价,及其复杂, 除了光学设计, 装配的精度, 玻璃研磨,影响很大。 我充一点, 牛头的玻璃中杂质控制很好, 这是很多人感觉牛头色彩亮丽的原因, 但是即使是行家 ( 我见过的), 拿着镜片也要看半天的,所以大多数人看不出来。 另外一个原因, 是镀膜的水平, 例如28-70, 设计一流, 镀膜一流, 但是 NIKON 显然放弃了那样的, 新的24-70,也是用ED, APSH, 来取代。 因此用ED, APSH, 来评价NIKON目前变焦的成像,是目前NIKON采用的, 有人回帖也说了, NIKON 镜头参数第一条, 就说几个ED, APSH, 这位DX好聪明。

一位DX,问了28-200, 一看是3 ED, 3 ASPH, 显然成像出色, 但是从推出的时间上, 没有VR, 没有高ISO, 在当时是没有太大用的; 如果不是产品定位问题的话, 那倒是说明了 NIKON 那个时候就想开发全副了, 笔者认为那是全副的便宜的旅游头。

如果几个lens 的 ED, APS, 数量一样, 那就要看别的了, 设计, 材料,。。。。

镜头的价钱, 很多时候还是做工。 10$ 的TIMAX和一万美元的Cartier 一样走时准确, 但做工是不一样的。 牛头的作工,那是狗头没法比的。 如同瑞士手表。 但是就我们这里将成像而言, 很多时候和牛头不分上下。 如果你会用的话。

很多人问定焦,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还需要讲一下另一个评价镜头的参数, 分辨率。如同用几个ED镜片说话, 笔者喜欢数字, 对成像的评价最好用数字说话。

这不能不提MTF(光学传输函数), 笔者从研究生设计某种特殊相机时候, 认识他了。 是公认的最好描述光学成像特性的东西。 但是, 它对设计者极为有用, 很多光学设计软件必需有的。对摄影爱好者, 只给参考意见。 主要是因为NIKON厂家给的是最大光圈的特性, 而不是 所有的光圈时候的曲线。 同时, 如果真的有, 行家也会看出设计里的问题或窍门。 因此厂家都不给。 另外一个原因, MTF的准确测量也比较难。 笔者在网上找了找, 觉得还是PHOTOZONE的测试比较可靠, 有主要光圈的数据。 笔者先后和几个德国人相处过, 觉得他们干事可靠, 应当放心, 但是评论结论不一定准, 常常有点酸。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笔者提出的ED镜片和非球面镜理论, 是有效帮助大家理解变焦镜头的, 结构决定性能, 可以从中知道某个镜头的长短处,付的价钱是从那里来的, 对变焦有用, 对定焦意义只是参考, 因为变焦的设计难度,相比于定焦,大很多, 没有硬件的支持不行。 回答定焦的问题, 很容易惹争议。

从设计的角度来讲, 定焦基本上停顿, NIKON/canon都是全力推变焦。 和变焦相比, 在小于50mm处, 定焦基本上落下风,这都是非球面镜的功劳,有时候简直不敢相信广角定焦的处境,大于50mm, 有很多定焦名头。 因为定焦的设计实在是很容易集中力量, 现有的设计都是经典, 很难有突破, 质量都在镜片上的制作,突破都在作工镀膜上。 还好, 蔡司,真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优良的作工镀膜硬是将广角定焦的水平提到新地步。 大于50mm 的定焦, 和变焦百花齐放; 大于200mm, 都是定焦的天下。 这是nikon镜头明显的趋势。 如果想知道物理原因的话, 那是因为ED 镜片和非球面镜的成本在广角端成本低的优势表现明显。

从理论上说, 变焦无法超越定焦;但是实际上NIKON/CANON 定焦不上进, 搞得一个17-55(24-70)/70-200 两个变焦镜头 ,基本上通吃。 定焦基本上靠大光圈,相对便宜或者特殊应用取胜。

现在数据说话, 简单其间, 笔者从PHOTOZONE 提取分辨率最大值(即使在不同的光圈下), 来得出镜头的分辨能力, 表中第一列是镜头名, 第二列是工作焦距, 第三列是分辨率

在24mm, 如果不是蔡司的话, NIKON中24-70最好

16-85 24 2211
17-35 24 2236
17-55 24 2160
18-70 18 2141
18-70 24 2110
18-135 18 2223
24-70 24 2319
N24/2.8 24 2234
N20/28 20 2161
ZF25/2.8 24 2325

在40-55mm, nikon中24-70最好, 但是注意最便宜的50/1.8很不错

16-85 50 2137
17-55 55 2089
18-70 40 2074
24-70 40 2281
50/1.8 50 2250


在70-85mm, 70-200mm, 最好

16-85 85 2147
18-70 70 2053
18-135 70 2128
24-70 70 2212
85/1.4 85 2176
70-200 70 2296


笔者无意给出一个结论, 定焦好还是变焦好, 只是希望数据说话, 如果不考虑钱的话, 从12mm 到200mm, 基本上都是变焦的天下, 但是105,85, 50mm 和蔡司的除外。 蔡司是凭实力比拼, 105, 85mm 是特殊应用,50mm 的性价比无人能比。 一个50mm 的50/1.8成像和$1700的24-70在50mm的焦距处,可以相提并论, 还有比24-70更大的光圈, 无论如何都要有。 笔者经常看着50/1.8, 感慨万千!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同感。

另外一个名头是,NIKON 85/1.4, 是一个”legend”, 光学设计的传奇, 这个头比的不是1.4, 而是焦外, 焦外如丝绸, 笔者对它的设计很是着迷, 因为所有的光学设计都是为了成像清晰的,这个是为了焦外漂亮的。 如果那位DX有它的设计资料, 请上传。 如果有钱的话, 一定要有。 蔡司的头基本上所有的都比同类的NIKON贵, 除了这个头以外。 可见次头的价值。 当然我也有。

笔者提出的ED/Aspheric lens理论和总结的PHOTOZONE数据, 主要是为了方便镜头的了解, 选取, 购买。 在此用来分析镜头的配置之前, 还是补一下定焦的优点, 很多变焦爱好者忽略的, 因为一个焦距, 定焦可以很容易让摄影者了解镜头的性能, 特别是透视关系, 最佳工作范围,更容易集中精力作图, 因此很多人总觉得定焦照片好。 这也是笔者唔出来的。
用什么样的镜头, 取决于很多情况。 因此本文注重购买者的定位, 业余发烧友, 不靠摄影挣钱,自己认真地花钱, 喜欢摄影,享受生活。 换句话, 认真的人, 不论穷人富人, 认真的业余就会出片子。

第一种: 只需要一个镜头的, 不喜折腾的, 就想老老实实拍片
1. $100预算, 就50/1.8, 不会错了。 小小的眼睛, 成像和24-70, 17-55等大眼睛不相上下, 还有更大的大光圈。 人文, 旅游,暗光, 风景通吃,DX format or FullFormat 通吃,内行看见了一定会想, 这人没准是高手。 不建议50/1.4, 成像不如50/1.8, 最小光圈不如50/1.8, 要省钱, 一省到底吧。 轻便,好用。 用的是人类光学设计百年的精华。
2. $300的预算, 就18-70, 三片ED 片, 色彩如17-55好, 锐利, 缺点是非球面镜用的少, 畸变大, 光圈小。 广角端, 最好从24mm 用, 是$300美金左右镜头做工最好的, 最划来的。笔者认为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划来的镜头, 是因为它是最早一批NIKON打市场的。 和一个18-135比,后者多了55mm, 还买一个价钱。 如果不是太关心做工, 18-135 也好。 那是D200 的挂机头, 公认的最锐利的DX 版的镜头, 如前所述, 颜色干点, 但是旅游方便。 风光头。
3. $600 的预算, 就16-85VR, 如前所述, 光学性能和17-35, 17-55等牛头不分上下。 做工也好, 不是大眼睛, 光圈小了点, 但是VR可以给至少3 stop, 除了暗光活动的没法子,颜色涩点, 所有的光学性能比17-55 好。 16mm 的广角比17宽, 如果只追求成像的, 16-85VR,基本上就是 合适的选择。 推荐。 不建议18-200, 多出来的长焦, 太软, 还不如不要。
4. 有钱人, DX format, 17-55; FX format,24-70. 人文, 旅游, 暗光, 新闻, 人像通吃。 拿在手里沉点点的, 77mm 的大眼睛, 精致的做工, 心里舒服。 一个专业的万能头, 什么都好。 关于17-55, 多说两句,因为争议很大, 笔者认为17-55 的未来生存空间,在于只想拥有一个镜头的人(DX )。 17-55的问题, 如前所述, 本来是用来作DX上的28-70, 但是因为DX format 的原因, 出类拔萃的17-35, 28-70, 有名的定焦头50, 35, 24, 20, 都进来竞争, 所以处境艰难。 尽管它仍是DX上最好的最有用焦段的变焦头,一流的用料做工, 但是笔者认为17-55的设计出了问题, 没有达到要求:它没有做到真正的出类拔萃。 NIKON的设计师当时没有很好地理解DX format. 这是我想了很久的问题得出的结论, 大概很多人都会同意我, 这是对17-55 最公正的评价。 想想, 过去的17-35, 28-70, 70-200,那个狗头敢叫板。 现在18-70, 有人说和它差不多, 16-85, 测试比他强。 尴尬。 见下表

在16-18mm 处
16-85 16 2226
17-35 17 2244
17-55 17 2200
18-70 18 2141
18-135 18 2223

在24mm 处
16-85 24 2211
17-35 24 2236
17-55 24 2160
18-70 24 2110
24-70 24 2319
N24/2.8 24 2234
ZF25/2.8 24 2325
在50mm 处

16-85 50 2137
17-55 55 2089
50/1.8 50 2250
每个焦段单独较量, 没有17-55胜利的, 17-55 是个全能冠军, 但是没有赢得一项单项。 所以我说, 如果只要在DX上拥有一个镜头, 那就是它。 或者说,是Cartier手表, 就是点慢, 你要不要它? 如果是全能冠军, 我还是要的, 只要价钱合理。 但是有一点, 它不是legend, 不是传奇。 这决定了它的命运。

第二种: 多镜头组合

讲之前, 先交待一下, 算下来,sofar,笔者在镜头相机上的花费在一万美金左右,因为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其间深感一个简单的理论指导,很需要。 笔者谈过的镜头都用过, 大多数都有过。

例外一个笔者深入研究的原因, 是笔者简直不敢相信, 发现变焦在14-200mm, 基本上一通天下。 因此真的拿出NIKON的一个个镜头结构图研究。发现ED和ASPHERINC LENS对变焦的性能贡献极大。才得出这样的经验理论。 一定不完善, 所以才应用PHOTOZONE的MTF数据来说明问题。 笔者是一个一个将PHOTOZONE的数据输到电脑里的。 仔细分析的。

需要强调的是, 这是针对变焦的, 和定焦没有太大关系。 因为NIKON、CANON硬是将ED/Aspheric Lens的成本搞下来, 那个时候,定焦拼的是设计,做工, 用不起这些镜片。 但是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变焦头的性能。 ED/ASPheric镜片对画面的提升, 说明了新材料的引入, 有效的提高镜头的成像品质。 这和¥10的电子表, 和手工的瑞士手表,对可以起到同样精确的地步。

另外, 笔者从未接触过除NIKON,蔡司以外的镜头, 因此笔者的理论主要是用来理解NIKON, 大概只能用在NIKON的上面。

每个定焦头都有优点, 但是总体上说, 如果不是蔡司几个新的定焦头的横空出世, 那是全盘退守到特殊领域。 85/1.4, 拼的是焦外(分辨率所以还不如85/1.8), 105搞微距, 还有DC, PC之类的头, 那不是我们玩的。 音响发烧友还记得真空管吧,

大多数定焦头的摄影者, 没有意识到为什么他们的照片比变焦好的原因是, 他们很好的用了定焦, 用多了, 对镜头很熟悉, 功夫下到了,自然好。 变焦,如果如懒人那样用, 光靠手指头, 那是没法和定焦比的。 这是笔者另一个很重要的强调点, 认真再认真,有益于下面多镜头的选择。

成像质量和镜头价钱没那大的关系, 在NIKON里, 50/1.8在自己的焦段所向披靡, 才$100.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快速了解镜头, 选择镜头, 使用镜头, 然后好好向网坛上出好片的艺术家学习, 出好片,是笔者写此文的愿望。 买牛头就是买瑞士手表, 特别是Cartier ( 不俗的珠宝)。我们来看多镜头组合。
再次重申一次, 笔者摄影是业余的(文章写的不好, 理解不对的地方,多多见谅),光学是天天受熏陶, 发烧是真的。 进入到多镜组合, 那是进入到一个要花钱的地步, 玩单反摄影的人, 有钱人多,但是艺术家也多, 这里就要谈品味了。 谁让摄影和艺术沾光!

我想品味, 就是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不论多少价钱, 你知道在你手里的是最好的, 因为知道是最好的, 所以会有一种满足, 一种从容。发烧, 就是追求一种完美的感觉。玩过音乐发烧的人, 会有类似的感受。 之所以镜头精益求精, 那也是对完美的追求。 Nikon 有很多偏门的镜头, 笔者不讨论了。 镜头还是要用的。

笔者不建议所谓的17-35,24-70, 70-200的配置, 很多人认为那是最好的, 笔者认为那可能是最贵的, 最重的(小于200mm的焦段), 是误导。 如果是公家的例外, 自家的话, 金钱味道如三个镜头的重量一般,太重, 像镶满了钻石的劳力士。 笔者还是喜欢不带钻石的Cartier 的感觉。因此建议最多拥有其中的两个。 如果你说三个头都有, 除了知道你有钱, 你的品味无从谈起。

器材发烧友, 有收藏的味道。 那么我来推荐一下笔者认为NIKON做的最好的牛头, 70-200/2.8. 或者说, 有那么一点legendary 传奇色彩的头。 如上所说, 有5片ED, 按我的说法, 成像色彩最好。 新版的24-70,有nano 镀膜, 但是3 个ED, 70mm 处, 还是XZP胜。之所以说有点传奇色彩, 实在是因为问世以来, 没人说成像上什么太大的缺点。 D3上的事情, 只是对个别人有影响。 笔者看到一副漫画, 一个人抱着XZP睡觉, 深有感受。 做工一流, 成像一流, 大大的眼睛。 在70-200焦段, 有很多有名的定焦头,但是NIKON用上了所有的, 包括VR,愣使 XZP站住了脚。 建议拥有。 XZP在美国经常缺货。

关于24-70, 17-55, 如前所述, 那是很适合就玩一个镜头的人。那是最佳选择。 但是想玩的更好, 笔者认为最好在这个最常用的焦段放弃这两个牛头,因为经验告诉我, 在广角端和长焦端, 经常处好片, 几率远远大于24-70、17-55. 如果明白这个, 水平会上升很大的。
因此,先建立个工作平台不到$750),先练兵,笔者天天带着50mm. (1) 对DX, 用 16-85VR + 50/1.8。 16-85VR, 两ED + 3 ASPHERIC Lens, 结构材料如17-35,14-24,12-24这些名头,外加VR超过2.8光圈,在用50/1.8弥补大光圈事实上胜过17-55, 和24-70差不太多。 你知道手里拿的是目前在DX上成像最好的头, 和那个人类镜头设计上最好最简单的名头。这样的组合, 到那都方便。 16-85是新头,我认为是NIKON市场定位清晰,积攒了很多DX经验的结 晶。(2) 对FX, 用24-120VR + 50/1.8. 24-120 VR, 两ED + 2 ASPHERIC Lens, 是这个波段的合理。美国的一个著名园林摄影师大多数 , 好照片都是用它拍的。 然后,在长焦端和广角端,慢慢收集名头。先收集长焦的,在收集广角的。因为长焦容易点,广角要求高。(3)长焦端, 70-200/28, 不会后悔的选择。 如前所述, NIKON做的最好的镜头。85/1.4, 最好的bokeh背景。这两个头,都有些传奇色彩。8514另外一个优点,光圈大,暗光摄影,拍摄舞台,不会让人误解认为是, 注意了, 这两个头, 无所谓DX或FX, 英雄风范。将近$3000. (4) 广角端,多用于风光,不建议大光圈。最近蔡司的18mm 新头,是3.5的光圈。是高手,12-24/4 比较好,如果像我一样的业余,建议先用16-85 对付一阵子。14-24/28, 那个样子不太接受。个人觉得NIKON的广角定焦比较混乱, 一方面被自己的变焦冲击的狼狈, 另一方面被蔡司的头冲击的一败涂地。尽管大家不太相信MTF,但是我是信的,那几个数据看了都不用争论,几个NIKON广角定焦, 我是NIKON的设计师的话,压力会很大。 因为在广角端, 蔡司的手动聚焦的缺点, 反而是优点了。 如前所述, 定焦头, NIKOn 不思进取, 但NIKON目前一定在努力夺回市场,不久会有新头的。因此建议等等,目前需要处理一下手里的几个广角定焦头。笔者看了一些回帖,一些人的水平相当的高, 非常佩服。 更加自认为业余。 关于光学成像的评价,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测量方法, 这是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 笔者知道几个美国朋友正在出去开一个测量MTF的公司。 希望他们成功,可以消除很多争论。但是争论也是一种乐趣。 关于镜头的设计, 关键在于一个出发点,这需要很有经验的人, 然后交给计算机。 算得是很准的。 但是好的设计, 需要对工艺的理解。 镜片的研磨, 经常在大规模生产的时候出问题, NIKON的长处在于擅长将高质量的研磨技术, 规模化。镜头还是传统产业,利润不高,笔者天天见面打交道的人, 设计的镜头卖$4000. 哈哈! 一个日本的1mm 直径的球面镜还要好几美金。这方面NIKON还是厚道的。
最后笔者评述一下目前NIKON的产品策略和未来的可能有用的东西。

笔者的ED/Aspheric lens理论, 是为了便于对nikon变焦 镜头理解,在一个的设计理念风格, 一样的质量管理, 应当从成像质量是可比的。 用这个, 可以知道手里的头优点在那里, 然后用在其长处。 (蔡司, CANON, SIGMA, 等, 不可比)。

定焦和变焦之争, 有点脑子的,都不难得出结论, 定焦理论上是最好。 但是, NIKON, CANON 不遗余力,逆流而上, 硬是让变焦达到了一个和定焦可比的地步, 如果是如果有人疑惑我对定焦变焦现状的评论, 就是疑问NIKON做事疯了。

如前所述, 70-200, 是变焦里面的精品, 一方面得益于人类百年来的设计精华, 伽利略时候就设计望远镜了。 另一方面, 工作在一个艺术表现力很强的焦段, 最后是因为长定焦很重,因此变焦的优点表现的很明显, 一个70-200, 相当于好几个长定焦 。 因此, 用料最充分, 做工好, 用尽全力,VR, 2.8光圈, 做出了的东西, 自然最好,是明智的商业决定。NIKON的钱, 你的钱,全部用在刀刃上。

17-55( 24-70), 全能冠军, 但是没有做到出类拔萃, 很遗憾。 这个焦段实在是竞争激烈。 我是NIKON老板的话, 对此应当是不满意的。 我们满意不满意,是另一会事了。

17-35, 14-24和广角端, 我个人认为, NIKON的产品定位, 出现重大问题, NIKON的钱, 你的钱, 都没有用到位。 有人敢想不敢说, 我来说好了, 根本就不需要2.8恒定光圈, 也不需要AFS。 因为广角大多数用在风光, 都是小光圈, 这里面应当利用此特征,收口径,出精品。 NIKON 后期可能意识到了, 推出了12-24/4的小光圈, 放弃了28/1.4的名头, 但是可能因为和CANON你有我也要有的愚蠢想法, 没法放弃从12-200的恒定光圈变焦的产品策略。 结果是, 17-35, 和17-55焦短重复(也是DX format 把17-35搞得), 14-24, 难看的大头,美学上不接受, 不管广角定焦的死活,咄咄逼人的广角变焦, 把自己的定焦逼上绝路, 但是结果都没有做到出类拔萃, 蔡司最新的18mm, 果然是光圈3.5, 不是变焦, 不是2.8, 还是手动, 行家看了, 就知道功夫全用在镜头设计和用工上,结果是不说了。 我想NIKON是该好好反省的。 镜头是要用来满足人民需要的, 风光片, 需要的是CORNER to CORNER sharpness, 对清晰度要求极高。

关于NIKON, 已经从一个制作镜头相机的, 演变成一个很复杂的公司, 大家要非常小心全副和DX的争论。 这里笔者大概分析一下NIKON和CANON上的市场策略。

如前所述, NIKON从光刻机市场上利润惊人, 一台机子, 可以高达上亿, 因为数字相机对芯片的大小要求大, 需求量很大, 因此非常符合半导体芯片的利益, 目前是8英寸和12英寸的芯片,如果懂得话, 可以算一下, 一片出不了几片,这是成本的巨大障碍。 如果需求大的话, 半导体芯片厂可以买更多的光刻机,买更多的光刻机, NIKON获利越多。 目前400mm 的厂子还没有建好, 因此全副的价钱还下不来。 这方面, canon 比NIKON显得商业气息很重, 急不可耐。 但是45nm, 65nm 的光刻机的需求, NIKON和CANON已经很高兴了。

所以, 从商业运作上, 从自己的利益上, NIKON, canon 需要刺激消费者对全副的需求, 自己可以获利更多。 这也无可非议, 只是大家注意的了。

下面是笔者最想讲的, 大家应当感受到, NIKON内部, 一股极强的技术力量和顽强的理念, 坚定不依的走变焦路线, 全力攻取定焦的最后法宝, 大光圈。 那手段就是全副了。 这一点笔者极为欣赏, 你说定焦强, 我变焦就是要打败你。 首先用VR, 现在用全副上的特点, 可以用高的ISO, 来取代大光圈的优点。 这一点, 大家可以看到, NIKON没有将分辨率 例如24MP,仍是12MP, 把ISO放到首位。相比 Canon的24MP 相机,canon 显然是把力量放错了地方。 NIKON 12MP的D3, 也是告诉大家, 12MP 目前是足够了。

尽管网上很多人, 不认可变焦超过定焦, 认为不可能, 但是NIKON 的技术领导层, 就是相信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 变焦就是要超过定焦。 笔者对此再次表扬, 非常欣赏。

蔡司, 对目前定焦的贡献, 对完美的追求, 非常欣赏。

从镜头讲起, 讲到变焦和定焦, 摄影无非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 一种对极致的追求。 人生也一样。

全文完。

镜头之选
学习如何选尼康26支镜头
最近常看到有人在挑选镜头时犯难,有新人,也有老人,包括我自己,之前也发过几篇咨询的帖子,其实大家都希望多听听别人的建议-无论你是DX还是菜鸟。
特别说明:
1、此次“出席”的【26支镜头】多为热门镜头~大致按广角排序,主要分为:广角篇、旅游篇、定焦篇(含微距)、中焦篇、长焦篇。
2、以下内容中,参考多方测评、网友评论,部分受我本人的主观影响,仅为大家提供提参考,不对之处还望多交流。
3、价格参考“锐意”只取“大头”~SO~只做概略参考。
4、本文的宗旨是:帮您下决心购买每一支您有意购买的镜头!
5、文章最后附赠每支镜头的“专贴”全部都是“摩天大楼”。

新人看前辅导:尼康标识的意义
FX:全画副,尼康 35mm 全幅尺寸数码单镜反光相机的图像格式,目前尼康只有D3为数码全副机身。

DX:尼康数码单反专用头或称作APS-C专用头,对应镜头实际焦距需×1.5的系数。注:尼康没有标DX的镜头均支持全画副。(佳能所有EF-S头均为数码专用头,转换系数为1.6,EF头为全副头)

AF-S:超声波对焦技术(SWM),又称‘静音马达’or‘镜头马达’,尼康D40、D40X、D60上只有使用AF-S的镜头才能实现自动对焦。(目前佳能的头均采用此技术,标识为USM)

VR:防你自己手抖,不放别人乱动的电子减震技术-_-(佳能的标识为IS,腾龙为VC、适马为OS)

ED:超低色散镜片,最大限度降低镜头色差。(腾龙为LD、适马为SLD)

IF:内对焦技术,对焦时镜头长度保持不变。

D:3D矩阵测光技术。

G头:无光圈调节环,无法使用在传统机身上。(貌似新出头都是G头~发展趋势呀!)

D头:自带传递距离给机身的功能。

Micro:微距镜头,指具有微距拍摄功能的镜头。出于原厂的信誉,尼克尔的Micro头基本都能达到1:1。(副厂将很多1:2~1:3.8的头都大胆的称作微距‘Macro’)

:六边形中带个N,表示带纳米镀膜的新头。(传说可以更好的抵抗眩光)

DC:散焦影像控制功能。(传说目前尼康只有2支DC镜头……)


一、广角篇:

尼康 AF-S DX 12-24mm F4G IF-ED 镜头(¥7000)
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头,不菲的价格,恒定但只有F4的光圈,使之虽然有着“超广”的焦距,确广遇冷眼。近7000的价格就算勉强不算是很贵,但是作为一款“DX”的头,确让人望而却步!虽然做工精良并享受金圈牛头的荣耀,但受到多家副厂同类产品的激励竞争,只能感叹它生不逢时了。泥粉中保有量小,出的好片自然也比较少。这大概是唯一一支我主观上不推荐的头了……
当然,这其中的被“排挤”,绝对少不了下面这支大牛头的“功劳”。

【牛广角】尼康 AF-S 14-24mm f/2.8G ED 镜头(¥13000)
虽然价格不菲,但却得到广泛认同并升级为“新三大牛头”之广角牛头,俗称‘牛广角’。有着传奇般的抗畸变能力,逆光下抗眩光出色,绝对是拍风光的利器,锐不可挡。无论上在D3还是D300上都非常的威猛,更有“大灯泡”的爱称。不能上UV镜,确反而让这支头的真实表现发挥到了极限。新加入的纳米涂层让抗眩光得到提升。最后的决心,作为“烧到”想出手此头的朋友,大概也无需我多言了吧!(此头前一阵在欧洲被评为2008最佳专业级镜头)
说完牛广角,就不得不说下面这支经典老牛头。

【金广角】尼康 AF-S 17-35mm f/2.8D IF-ED 镜头(¥10000)
金广角的美名是长久的,手感和做工都非常好,胶段在数码时代更是得到了发挥,17-35折合1.5的系数,相当于25-52mm,近乎是胶片时代的最佳胶段了,然而胶片时代的金广角却被数码时代稍作“封印”,虽然抗畸变能力依然强悍,但在抗紫边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争议。不过这些都不会影响老摄友们对这支头的钟爱!
它目前最严峻的竞争对手,大概就是下面这支头了!

尼康 AF-S DX 17-55mm F2.8G IF-ED 镜头(¥10000)
数码时代的王者,做工精湛、焦距基本等同胶片时代的挂机镜皇(28-70),(严格来说,这支头本不该放在广角篇,但是为了和周围几支头做比较,还是把它放在这里吧!)针对数码做的特殊优化处理,使其无论在色彩还是抗紫边能力上都有着良好的表现。F2.8的恒定大光圈、惊人的解像能力,装在D80、D300上都显得威猛无比!价格相对金广角及老镜皇来说也并不算十分昂贵,但是作为“DX镜头”,近10000米的价格,算是容易让人们犹豫的一个理由吧!另外参看佳能EF-S 17-55 F2.8 IS总会让我们觉得不爽,7000左右的价格还比尼康这支多了IS。但总算尼康这支头的配置比较强悍:SMW技术,内对焦(IF)设计,3片非球面镜片元件,3片ED(超低色散) ,圆形开放(9瓣)的光圈叶设计这些新技术的应有都是最好的证明,相传成像上也好过佳能那支不少。令人担心的就只有数码全副时代这支DX头的尴尬了。不过我相信如果尼康这支降到8000以内或者增加VR,肯定是热卖无比了。饶是如此,仍有大量的摄友推崇此头,我个人也认为这支头绝对是DX时代搞摄影的最佳挂机头。
如果上面三只牛头都严重超出您的预算,您还有别的选择吗?下面这支便是最佳答案!

【银广角】尼康 AF 18-35mm F3.5-4.5D IF-ED 镜头 (¥3200)
和金广角一样响亮的名字!它是胶片时代,令无数N家人为之自傲的一支头!(貌似当年在此胶段+此价位,包括C家都少有能和银广角相抗衡的)镜片用料扎实、价格平易近人,各胶段各光圈表现出色,当然广角主要的风景类摄影对大光圈的需求也很小,惊人的抗眩光能力、色彩还原准确!外加全副头放在DX机器上,近乎没有暗角的情况、抗畸变也比全副时代“显得”好了很多。而且更有测评说‘它’与金广角在数码时代的“衰败”正相反,银广角在数码时代“异军突起”居然完美的传承了抗紫边等优点。可以说在此焦段+此价位,这支头是完美的!难怪许多泥粉都用‘银广’+50 1.8来顶替 17-55
有人说凡是77mm的口径的头都是好头,这支也不例外,况且从正面看过去,显得格外养眼。但焦距较近,人像时,很难将人物放大突出。不过作为风光旅游,绝对算的上是一件“利器”了!370克的重量,在野外拍摄的情况下会让我们很轻松,况且将来升级全副,还可以拿来当真正意义上的广角玩!
那么下面就来谈谈最方便实用的旅游头吧!

二、旅游篇:

尼康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IF-ED 镜头 (¥4800)
谈到旅游,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映就是这支头了!这是一支10倍变焦的“高效”旅游头,也算是尼康的一张“主打牌”从上市时候7000多的价格,调到现在的5000以下,参看副厂18-200的价格,应该说原厂这支目前的价格比较合适!
当然,世上没有那么完美的事。众所周知,镜头的成像质量和变焦倍数是成反比的,也就是变焦倍数越大,成像质量越差(貌似是光学定律?)。这也就是为什么定焦头都是好头的理由之一。此头 ‘优秀的成像’是指针对此类大倍数变焦,能够保持相对较优秀的画质。不过我也相信有很多人‘玩进去’之后会对此头的广角端及长焦端不满,比如近乎全程的暗角,较软的边缘和稍微明显的畸变等,进而升级自己的镜头。但是作为强大到无与伦比的“方便”,此头仍然是旅游爱好者“一镜走天下”的最佳选择!
那么假如我们希望有较好的“旅游性”、“高效性”,也想稍微兼顾成像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是“新头”吧!

尼康 AF-S DX 16-85mm F3.5-5.6G ED VR 镜头(¥4400)
这支和上面18-200一样,都属于“高级旅游头”,此头比18-200焦段短了,但是保留和扩充的都是最实用的胶段,(参看sony T* 系列头,除了24-70 、85 1.4、 135 2.8就只还有一支16-80了,说明此胶段超凡的的实用性)且此头边缘成像较好、抗畸变、抗眩光等能力在同类头中也是非常不错的,16mm的广角更是此头的主打,大有在DX上取代银广角的趋势。镜头仍然采用工程塑料,手感欠佳,但两节伸出的镜筒确是全金属的。变焦环、对焦环阻尼适中,完全不用担心镜头前端会自己滑出,唯一的遗憾就是色彩表现稍显平淡,当然我们还有后期。总的来说,16-85VR的光学素质已经比18-××系列的镜头上升了一个档次。传说比佳能那支17-85 IS 那支要好不少,从测评上与sony的16-80也无太大差别。
特别提醒:此头在D80上容易出现16mm在大光圈下跑焦的情况,而D300甚至是D60上都无此类情况。我和朋友们的分析结论是这只头太新了,D80太老,对焦精度跟不上了。解决方案:连续两次对焦再照,基本就不跑了,考虑到实际拍风景时小光圈的使用,这点跑焦基本上不影响实际使用。也让我们来期待它在D80升级产品上的表现吧。
说完这支16-85VR,就不得不说说和这支胶段相仿的镜头!

尼康 AF-S DX 18-70mm f/3.5-4.5G IF-ED 镜头(¥2200)
尼康的老套头,低廉的价格和绝对对得起价格的成像,使用在D80上的焦距相当于35mm相机的27-105mm,同时拥有两项第一的桂冠:尼康第一款为数码单反开发的镜头;尼康第一款包含ED镜片的低端镜头。这支头再加上一支超廉价的 50mm 1.8就能满足大多数日常的拍摄。当然也有不少人都准备出掉此头来升级的,所以想入此头的朋友,不妨去2手市场搞一个。另外也想奉劝准备出掉此头的朋友们,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或者质寻求质的飞跃,还是请继续使用它吧!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支很棒的套头。
说完这支套头,我们当然要来说一说D80的套头!

尼康 AF-S DX 18-135mm f/3.5-5.6G IF-ED 镜头(¥2300)
尼康D80的套头,比上面这支有着更长的焦距,整体成像不错,但边缘比较一般,而且镜头的“屁股”是塑料口的,对于准备长期使用的朋友来说,不免令人担心。但是我们都知道,尼康套头的口碑还是比较不错的,我也欣赏过不少此头的佳作。
如果真的只是想作为初学者玩玩或者旅游,还是不很好的。当然你也可以先来下面这支更便宜的玩玩。

尼康 AF-S DX 18-55mm F3.5-5.6G (VR) 镜头(¥500~1000)
尼康入门级单反的套头!不可否认,轻便是这个镜头的最大的特点,小巧的 SWM (声波马达)、ED、非球,(第3代产品中还最新加入了VR)更是令其增色不少。市场有着大量的拆机及二手货,价格超低廉,3倍的变焦保证了比较不错的画质。绝对是最值得买来学习和“玩”的一支头。请新手不用吝惜它,我外出见过的尼康相机上至少有20%的人都在用它。
也许变焦头始终无法令你满意,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定焦吧!正所谓定焦无狗头!


三、定焦篇:

尼康 AF 35mm F2D 镜头 (¥2300)
正所谓定焦无狗头!众所周知,50mm被称作标头(标准镜头),是因为他的视野基本符合人的眼睛,但是在数码时代(全副普及前),35mm折合1.5的系数才更接近胶片时代的50mm,因此有不少朋友推崇在室内用35mm来摄影,以便更好的囊括下更多的内容。但这必定不是这支头的“本职”,35mm其实一直是纪实摄影师们最钟爱,也是胶片时代,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人像装备, 全副上62度的视角可以同吃风光和人像的拍摄。So~还是一起来期待数码全副时它的表现吧。
考虑到人像,考虑到将来升级全副,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标头吧!

尼康 AF 50mm F1.4D (¥1900)
尼康 AF 50mm F1.8D (¥ 700)
无论是那一家,每一款“标头”必定是精品!
热衷摄影的朋友常常提到“标准的力量”,因为无论是日常的生活照、人像照、还是获得摄影大奖的优秀作品,都少不了50mm定焦的身影。相对低廉的价格,超大的光圈,适中的焦距,无疑是每一位摄影爱好者都必备的一支镜头。
在光线较差又不能或者不想开闪光灯的时候,标准的力量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50mm 1.4的画质更“油润”,当然光圈也可以开的更大,做工也更好,价格也不算贵,大光圈焦外堪称翘楚而小光圈成像则锐利无比。50mm 1.8更是以其“无敌”的性价比,打动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虽然做功很一般,但仍被称作是千元以下的最优秀的尼克尔镜头。这两支镜头虽然没有使用超声波对焦技术,但是由于轻巧,它们自动对焦同样迅速,而且刚劲有力,即便手动对焦也比较容易操作。
超大光圈是大光圈镜头的最大特点!这两支头在F4甚至更大光圈时就可以获得优秀的画质,必定是定焦,畸变控制的很好,轻便的体积,在旅行摄影和纪实人像有广泛的用途,几乎是出门必带的一支头,随便配合一支“旅游头”,便能满足日常的拍摄。
或许有时候您想更好、更“专业”的去拍人像,那么你还可以从下面这两支中挑选一下。


尼康 AF 85mm F1.4D IF(¥6700)
尼康 AF 85mm F1.8D (¥2600)
85mm 1.4是一支大光圈的优质人像镜头,锐利无比,绝对是尼康的顶级人像产品,素有“人像王”的称号。合适的焦距和大光圈的人物背景虚化,85mm 1.4 比 1.8贵出许多,无论是做工、手动对焦、遮光罩的金属质感,以及77mm大口径,无不给我们带来快感和满足感。当然,即便是85mm 1.8,也仍然可以满足您对人像摄影的日常需求,也算是一支高性价比人像头。可惜他们边缘的紫边现象略微明显一点,必定是胶片时代的产物,相信也有很多人在期待经过数码优化的,带超声波马达的“新85”。
不过平心而论,我个人觉得,在现阶段的半画幅上其实完全可以先整个“标头”来玩人像,必定85mm系列原本就是为全画幅而精心设计的。
当然,您也可以挑选下面的微距头来兼顾人像。

尼康 AF Micro 60mm F2.8D Micro 镜头(¥2500)
尼康老60微,口碑一直非常的不错,做工很好,也是尼康最便宜的微距头,最近对焦距离为22cm,采用近距离补正机构,收差抑制良好,无限远对焦到等倍率摄影均有鲜锐画质表现,在花卉以及植物摄影时都有很好的表现。传说不是很适合人像是因为太锐了,容易把MM脸上的“豆豆”表现的太好!真不知道是贬它呢还是在夸它-_-。
当然这只头在08年初被更新了,见下面这支。

尼康 AF-S 60mm F2.8G ED Micro 镜头(¥4100)
尼康新60微,较之老60得到了全面的提升,AF-S、纳米镀膜,当然价格也提升了!正所谓“微距无弱旅”每一支微距又都是定焦中的极品!而且60mm可以完成日常的人像,甚至是扫街!更值得一提的,此头大概是目前带(纳米镀膜)的最便宜的头了!
作为1:1微距,此头更适合拍摄花草和静物,由于最近对焦距离只有20cm,不大容易拍摄到微距的昆虫,而且也不是很适宜“布光”。
如果这支头还满足不了您对微距的热爱,那就上下面这支头吧!

尼康 AF-S VR 105mm F2.8G IF-ED Micro镜头(¥5600)
尼康105微距,关注器材的人都知道,各家的镜头群里一定少不了一支“百微”。这大概是综合了焦距、对焦距离、大光圈和制造成本的终极产物。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尼康新的105微距,通常被称作“105VR”。此头大概是尼康镜头群里最便宜的“金圈”牛头了,同样拥有ED和纳米镀膜,同时还增加了特有的VR,(第一支带防抖的微距头)以便长焦摄影。粗壮的镜筒再装上遮光罩,远看宛如一个XZP。微距摄影时能够有近1米的空间来拍摄(最近对焦距离 31cm),能够更好完成布光和拍摄昆虫特写。而且作为105mm也能勉强充当一下长焦,相信在全副上一定能够更好的拍出人像。这支头在国际知名测评网站Photozone上给出的分数大概是尼康目前的镜头中最高的哦!
说道这里,让我们退后两步,来谈谈现阶段有些“尴尬”的中焦。

四、中焦篇:

尼康 AF-S 24-70mm f/2.8G ED (新中焦牛头)镜头(¥15000)
尼康为配合数码全幅D3而推出的新头,采用了一切先进技术,拥有标准的2.9倍变焦,使它在中等远摄对焦范围内具有非常实用的宽角,从而使其具有极强的通用性,是全幅的最佳,也是最牛的挂机头之一。饶是胶段在半画幅有些尴尬,但仍是强手到市场严重缺货,价格也一路攀升。
很多计划近期升级到全副的朋友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此头,绝对是贵有贵的价值和意义。实在掏不起的朋友,面对全副,起码也要考虑考虑下面这支头。

尼康 AF-S 28-70mm F2.8D IF-ED 镜头(¥10000)
胶片时代的中焦牛头,做工绝对的扎实,用料十足,焦段实用,成像锐利,色彩表现出众。2.8的大光圈同时带来完美的成像素质,超声波的应用也灵敏准确。这支镜头依然是D头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保护了高端镜头产品在尼康老式相机上的应用。除了老点,它几乎没有缺点,并且比新的中焦牛头更“帅气”-_-!
如果实在是穷人,那就选择下面这支物美价廉的吧。

尼康 AF 24-85mm F2.8-4D IF 镜头(¥3700)
这是一支高性能的标准变焦镜头,外形粗大,显得比较专业,虽然是支老头,但是颜色还原漂亮,锐度也很好,特有的24毫米 f/2.8,以及1:2的微距拍摄能力,使其变得非常实用。只可惜广角端桶形畸变比较明显。
当然,和它一样方便、实用的还有下面这支。

尼康 AF-S VR 24-120mm F3.5-5.6G IF-ED 镜头(¥3700)
带有静音马达和实用的减震功能的尼康 24-120mm镜头,价格适中,5倍变焦,使用途更加广泛。只是边缘畸变同样比较明显,24mm稍微缺乏广角,但即便是数码时代,仍有不少人在用它挂机。


五、长焦篇:
【小竹炮】尼康 AF-S VR 70-200mm F2.8G IF-ED 镜头(¥14000)
说到长焦,自然要从大名鼎鼎的XZP说起,口碑出众,传说是陷入“泥坑”早晚必入的一支头,完全不同的质感,光圈全开F2.8的时候各个焦段都很好,更是可以包揽大部分人像工作,绝对优秀的中心及边缘成像无不另N家人心动。价格也随之一路飚升,当然涨价和缺货也正说明此头的优秀。二手市场上很难看到此头,即便有,也可以很容易的卖到1万以上。二代VR,更是让手持出片成为现实。如果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话,只能说它少了一层纳米镀膜,相信后续的升级产品必能更加完美。
我们唯一的抱怨,大概就只有价格了吧!没米这么办?自然要来看下面这支了。

【小钢炮】尼康 AF 80-200/2.8D ED 镜头(¥6000)
说起XGP,可谓历史悠久,我们现在所说的XGP大多为第三代产品,其实还有第四代产品“大钢炮”(DGP)可惜由于太过重、缺少VR等原因,很快就被第五代产品所替代,而这第五代产品其实就是我们上面那支XZP。
XGP传说已经停产,但是各方面做工都是绝对一流的,含3片大ED镜片,全程F2.8光圈可实现高解像力和反差,鲜明锐利的图象。仅仅是没有VR,手持稍逊,比之XZP也又重了些。传说很多副厂70-200 F2.8始终无法抬高价格,也是因为受到来自这支头的种种压力。
当然,如果你既想要长焦,又想要VR,还囊中羞涩,那就只能考虑下面这支了。

【XLP】尼康 AF-S VR 70-300mm F4.5-5.6G IF-ED 镜头(¥3600)
尼康70-300VR,又称“XLP”,其中文译名漂浮不定,暂且译为‘小老婆’吧。这是一支大变焦实用长焦,配合18(16)-××可以构成完美的全胶段。VR的强大,更是在这支头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无怪有人称它为穷人的牛头。轻便是它最大的特点,携带起来比那些70-200类要方便多了,配合D300类高ISO单反,更可以一定程度的弥补它小光圈的劣势。脚架上,此头可以有更好的表现。
如果你连这支都搞不定,那我真的无话可说,就请自己掂量着看下面这支吧。


尼康 AF-S VR 55-200mm F4-5.6 G (IF) 镜头(¥1600)
俗称“小手雷”是一款轻盈、小巧的3.6倍变焦镜头,适合初级用户,搭载了VR、ED、SWM、IF等多种实用性技术,但是抗眩光能力有限,光圈也小。
它是18-55的最佳“搭档”,虽然只是一款低端的DX系列长焦镜头,但杰出的性价比,也让不少玩家津津乐道。


笔者小结:结合自己肤浅的一点理论知识与实践,最后还想多说几句:
1、牛头、狗头、旅游头,彼此在中心成像上的区别都不会很大(尤其在小光圈、100mm焦距以内),主要是边缘的分辨率上容易拉开差距。所以,如果想升级镜头,要不就换大光圈牛头、要不就换增加VR的,否则实际画质的改善、用途的提升,也许会让您失望了。
2、尽量避免各支镜头间焦距的重复,安排好自己的镜头组合。作为日常旅游的使用,5倍左右的变焦头还是绝对需要一支的,因为换头确实比较麻烦,而作为摄影出片,最好还是选择3倍内的变焦或者定焦吧。
3、对于最后的“出片”,我想说,优秀的景物(人物)才是最最重要的,是出片的根本。其次是摄影的技巧,比如构图、位置、角度、曝光量等,而类似色彩一类的东西,一定范围内是可以信赖“后期”的。排在最后一位的,我想才是器材。(单反门内)
4、钱乃身外之物,因此请不要留下遗憾,当然更不要后悔,玩摄影真正需要的是我们端正的心态。

PS:其实玩单反就和练武功一样,练到最后,草木皆兵,正所谓牛头既是狗头,狗头既是牛头,随手抓来,其实全都是好头,这才是最终形态的摄友^_^
作者:扬云珊(昆明植物研究所摄影协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2011-9-20 18:26:30
学习...
2011-11-3 23:18:47
虽然很多内容不知在什么地方曾经看到过,但还是细细读了一遍,意味深长呀……
2011-11-4 19:59:21
学习了。{:2_31:}
2011-11-13 23:49:46
学习了{:soso_e179:}
2011-12-4 11:17:57
{:soso_e179:}
2012-2-9 23:18:01
好贴必须顶,确实好贴,全面认识尼康的镜头
2012-2-17 09:29:20
好是好,有点老。有新资料吗?
2012-3-10 14:11:26
学习学习再学习{:2_31:}{:2_37:}{:2_37:}{:2_37:}
2012-4-6 11:18:48
顺顺此贴必火!!!受用啊!!!{: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123下一页
顺顺
西安市 | 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