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原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
后街,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背后,她安守着自己的一隅。
后街,在午后斑驳的阳光中,在深秋淅沥的冷雨中,一点一点老去,一丝一丝渗透,渗透进城市的灵魂。开始腐朽的吊脚楼,有些破败的砖房,长满青苔的石阶,仿佛诉说着后街古老而精彩的故事。《后街酒作坊》,拍摄的就是巴渝地区现存不多的、最传统的酿酒工艺。
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后街的原住民已经不多了,在商业社会的驱动下,他们的后辈都选择了逃离,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中去找寻,或迷失。他们的父辈,却如同日渐苍老的后街一样,安守在繁华之后,一任岁月流逝。这样的生产工艺只有在后街和偏远的古镇才能够看见。我想,在不远的将来,这样的酒作坊和更多传统生产工艺将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后街的一切,即将消失,我们所能做的,也不过是记录,为了忘却的纪念,足够了。
在后街的酒作坊里,酿酒师傅们赤裸着上身,把粮食一篓篓担进作坊,然后,开始原始而漫长的酿酒过程;高粱、稻谷、红薯干等粮食为主要原料,辅料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除了主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酒母。酒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转化为酒精等物质,即称之为酒精发酵,这一过程所用的发酵剂称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质为培养基, 将酵母菌经过相当纯粹的扩大培养,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养液。经过配料、原料粉碎、蒸煮糊化、糖化、发酵、拌醅、蒸酒等工艺过程,就酿出白酒。由于所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它的酒精度也不一样,后街酒作坊酿造的酒一般为50~68度。
后街的人喜欢喝这样的高度酒,后街的人都俗称这样的高度白酒为烧酒,浓烈、醇正、绵长,那是巴渝子孙酣畅淋淳的个性使然。比起街外的啤酒洋酒,这酒有几分土气,却不乏亲切。我以前不喜欢喝酒,也就是去后街的酒作坊拍摄这组作品时,却学会了喝浓烈的烧酒。巴渝佳酿,历史悠久,酒作坊的存在为我们考证巴渝酒文化的辉煌历程提供依据,是千百年来巴渝人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酿酒艺术的历史见证。
5. 入窖发酵。
6. 蒸酒。
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尽量除去杂质。
7. 入酒窖。
8. 由于所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酒的度数也不同,一般为50~68度。
它拥有自己相当忠诚的特定消费对象。
这组作品的拍摄用2年时间,太愿意让外人拍摄,所以需要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许可,另外也要和酿酒师傅们长期相处。这样的老酒作坊环境和光线都不是很好,有时要使用三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