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首页 互动交流 摄影教学 摄影之友 冰雪摄影秘笈

收藏

0

5

分享

冰雪摄影秘笈

侯伟 2011-11-1 16:40:35
策划: 摄影之友|执行: 万戈 胡岩|图: 翟东风 姜平 李继强 张旭帆 万戈 张冰|资料提供: 奥索卡贸易有限公司
冬日冰雪风光是许多摄影爱好者热衷的拍摄题材,从拍摄技巧、表现手法到器材装备的使用和保养,都具有不同平常的特殊要求。本期我们就和几位长于冰雪题材的摄影师一起,为您一一讲解。

snow1-673x448.jpg

○冰雪摄影的光影特性光线对风光摄影的影响不必赘述,有人甚至把风光摄影称为靠天吃饭,点出了天气光线在风光摄影中的重要作用。晶莹洁白的冰雪场景对于光线变化的反应尤为明显,拍摄过程中光影效果的把握至关重要。

snow4-673x676.jpg

长白山 翟东风 哈苏 503CWi F16 1/30
不同的天气呈现不同的气氛和意境雪后初晴雪后初晴是摄影师最喜欢的天气,特别是大雪刚刚过后,雪地上还没有留下任何印记,村舍房屋的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树木的枝条上缀满树挂,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的圣洁景象。这时候应多选择以蓝天映衬白色积雪覆盖的景物,往往最适宜营造出童话般冰雪王国的氛围。此时光照强度较高,由于冰雪反光极强,容易“欺骗”相机的自动曝光,使拍出的照片中白雪“不白”。故顺光条件下拍摄需注意+1+~+2曝光补偿,以保证白色的纯净。

漫天雪花下雪过程中的拍摄最利于表现冬天的感觉,漫天的雪花能为画面增添缥缈浪漫的气氛,但同时也会增加拍摄的难度。一般应掌握几个原则,首先由于雪花的遮挡,空气透视程度降低,不易清晰表现远景;应适当选择中景或前景为拍摄主体;其次白色的雪花在天空或浅颜色的景物下不易显示,应尽量选择深色的背景衬托;三是雪花的大小不同,下降的速度快慢也不同,要根据需要掌握快门速度,雪花较大时,下降速度快,应尽量以高速快门拍摄,以保证拍摄出雪花的颗粒效果。反之如果快门速度过低,容易将雪花拍成线条,下雪就拍成下雨了。

阴天雾霭在冬日里,阴天和雾霭的天气并不少见,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光线没有方向性,感觉出不了片,但是对于成熟的摄影师,这样的光线能够拍摄出很具个性的作品,特别是遇到雾霭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颗粒,反差低,透光率下降,画面意境迷离朦胧,似梦似幻,在雪地林间更觉神秘。但此时往往画面整体反差过低,缺少层次,取景构图时需注意适当选择具有明暗对比效果的景物,在大面积的灰调中适当结合黑色或深色调元素,以提高丰富画面影调层次。

snow5-673x676.jpg

snow3-673x677.jpg

snow6-673x448.jpg

snow7-150x150.jpg

■姜平(著名人文地理摄影师)侧光和侧逆光对表现冰雪的质感十分有利。这张图片摄于九寨沟,当时阳光穿透进树林,将弥散的雾气映射成缕缕光芒,前景带有冰雪树挂的枝条在侧逆光中勾画出了生动的轮廓。我迅速调整机位拍摄下了这一富有生气的画面,随着水雾的飘散,这一景致竟转瞬即逝。



不同的时间里光线色彩变化不同清晨日出晴天条件下,清晨天空慢慢发亮,日出方向的天际渐映出美丽的玫瑰红色,白雪覆盖的景物逐渐清晰。由于此时的光线色温极高,雪地呈现出幽深的蓝色调,此时最为适合拍摄沉静优美的大场景图片。

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光线色温开始迅速降低,皑皑白雪被染成一片金黄,此时光线方向性极强,可以尽可能地以多种光线 角度拍摄风光地貌。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清晨日出时间很快,需要提前到达事前选取的拍摄位置,并做好各种拍摄准备。特别是从天边冒出第一道阳光开始,随着太阳的升高,光线由红变黄到白,往往只有几分钟的“黄金”时间,必须抓紧时间拍摄。
落日夕阳傍晚日落同样是光线色温变化丰富的时段,当太阳接近天际,随着光线色温的降低,积雪在夕阳映照下由黄色变为血红。 随着太阳沉入天际,在落日余辉中,天空往往映出色彩辉煌的晚霞,在地面冰雪反光的映衬下,特别适合拍摄出光影效果生动的画面。

雪地夜景夜间雪地的反光较强,景物的轮廓清晰,取景曝光较为方便。由于夜间光线色温很高,积雪覆盖的景物呈现为蓝色调。拍
摄雪地夜景应重点选择有灯光的村落街市,以暖色调的灯光为点缀,与雪地色调冷暖交融,使画面的色彩和光影效果更为丰富。

不同的光线方向描绘不同的质感和影调由于光线方向的变化会在被摄体上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根据光的不同方向一般分为,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

顺光表现冰雪的纯净就是光照方向来自于照相机一侧,直接照射被摄体,一般说来,此类光线在风光摄影中很少用到,因为此类光线比较平,缺少立体感。但是在冰雪摄影中顺光经常被采用。比如,拍摄 “日照金山”等场景时,都是顺光拍摄,顺光容易体现冰雪的洁白,特别在雪后初晴时,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得冰雪无瑕。

逆光勾勒冰雪的轮廓逆光在风光摄影中也是摄影师喜欢的光线,它可以打透比较薄的物体,形成轮廓光。所以对于冰凌、冰挂,以及早上北国村庄的炊烟等素材用逆光再合适不过了。

侧光、侧逆光突出冰雪的质感侧光和侧逆光是风光摄影中最常使用的光线,因为侧光容易产生明暗对比,立体感强,表现冰雪的质感是最恰当不过的。 无论是晶莹剔透的雾凇,还是雪乡地面起伏的雪蘑菇。

snow10-150x150.jpg

■翟东风(著名人文地理摄影师):冰雪摄影中对不同光线的运用,取决于摄影者对光线效果的及时判断和把握。这两幅照片拍摄于同一地点,当时我根据太阳的方向和地面景观情况,在不同时间从顺光和逆光角度分别进行构图拍摄,得到了两张从色彩、影调、质感到画面意境完全不同的作品。

snow8-673x919.jpg

○冰雪摄影技法冰雪题材的曝光是对摄影师的第一步挑战,因为在白雪皑皑的场景下,平时可以完全信赖的相机测光系统往往也不那么靠得住,它的读数也许正在误导我们。正确测光基础上对曝光控制处理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最终画面的成败。

不同测光方式的使用法则:测入射光拍摄雪景的测光方式首推用手持测光表测量被摄体入射光的方式,这种方式尽管比较麻烦但是最为可靠,因为这样可以免去考虑如何进行曝光补偿的问题。这种方式要求摄影师走到被摄体前用测光表迎着阳光来的方向进行测光,要注意避开自 己的影子不要让它干扰测光值,雪后天晴时光比很大,这点疏忽也许会使测光值相差好几档。

测反射光对于冰雪摄影中,绝大多数的情况是拍摄较大的场景或者拍摄物体较远,所以很多情况用入射光测光不太现实,所以测反射光是比较常见的测光方式。我们常常会使用照相机的机内测光表或者采用手持测光表。照相机的测光方式基本有三种, 区域测光(各个厂家叫法不同)、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手持测光表测得数据相当于平均测光,也有的测光表有测光头,可以将测光点缩小到很小的范围,相当于点测光的方式。由于白雪和地表、岩石、河流等反差很大,而测光表的测光值是根据18%的灰色测定的,所以测光表在这时往往会“失真”。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的经验是用点测光对被摄主体进行测光,然后根据被摄主体的颜色深浅再进行曝光补偿。

曝光就亮不就暗,包围曝光最稳妥众所周知,曝光可以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对于冰雪摄影来说,曝光更是尤为重要,因为冰雪摄影的光比大,反差大,稍 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从理论上讲,冰雪的拍摄需要增加曝光量1-2档,但是在实际拍摄中并不一定如此,这主要是因为,光线的变化、白色所占画面的多少、白雪在迎光面还是被光面都是影响曝光的因素。所以简单地按照增加曝光量的方法曝光是不合适的。迎光面的雪在画面中占大部分时要增加1-2档曝光,只是有时候拍摄雪山,雪只占画面很小的部分,而大面积都是深色的山体,如果此时还增加曝光量则照片会曝光过度。另外,如朝阳或夕阳照在冰雪上,此时也不能按正常曝光,更不能增加曝光量,应该减少1档左右的曝光,这样才能突出冰雪的色彩或天空的颜色。由于现场情况千变万化,所以曝光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为稳妥的办法是进行包围曝光,如今有了数码相机,这种方法更为可行,而且尽量用RAW格式拍摄,这样能将损失的细节降到最低。提醒使用数 码相机的影友,不要轻易相信相机液晶屏的显示效果,一定要用不同的曝光值多拍几张。

snow11-673x643.jpg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拍摄冰雪,现场的最亮与最暗相差好几档,任何胶片和感光元件都不可能将他们全部记录下来,只能对其进行取舍,一般的方法是确保高光不溢出,舍弃暗部。还有一些补救的办法,使用灰渐变滤镜和PL偏振滤镜可以有效地压暗天空,保留更多的细节。
构图两大法宝冰雪摄影构图除了一般风光摄影的常用技法以外,还应根据冰雪气候环境特点注意以下两点:
注重前景运用冰雪的色彩和形态比较单一,特别是阴暗、雾霭天气条件下,画面层次感较低,应多注意选取裸露的树木、山石、人物、建筑等为前景,以丰富画面的色彩,提高明暗对比效果,活跃画面气氛,并进一步衬托冰雪的洁白纯净。

关注细节小品冰雪摄影,不仅要表现雄奇壮丽的风光大场景,同时也应随时关注沿途身边的细节小品,以山石、流水、草木与冰雪相 融,在形态上表现动与静的呼应、在色彩上强调冷与暖的交融,在质感上突出柔与硬的对比,从而可以获得许多独具意境、精致生动的画面。

○冰雪摄影装备及保养出现问题: 寒冷低温会使胶卷变硬变脆,容易在卷片过程中断裂,同时由于空气干燥卷片中还会容易产生静电,使照片因 出现闪电斑纹而报废。
解决方案: 卷片和倒卷动作要尽量轻缓,防止产生静电和拉断胶卷。不要使用只能靠马达过片的自动相机。随身备好暗袋,一旦胶卷断在相机里可随时用暗袋取出。
出现问题: 严寒条件下,相机、脚架等金属材质部分容易与人皮肤粘粘,非金属材质容易断裂。
解决方案: 将相机裸露金属部分粘贴胶带,脚架脚管手持部分包裹海绵护套。相机和脚架在操作使用中用力要轻,特别要严防磕撞摔碰。
出现问题: 冰雪落在相机和镜头上容易引起进水受潮。
解决方案: 雪中拍摄尽量用雨伞、帽子、毛巾等遮盖相机和镜头,并随时擦掉已落上的雪花。不要将相机和镜头随意在雪地搁置,不慎掉在雪中的器材要及时将雪清除擦干。
出现问题: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相机和镜头从室外带进室内容易凝结水汽。
解决方案: 进入室内(包括开有暖气的车内)之前,将相机镜头收入摄影包中,带入室内后需等待至少1~2小时后才可开包取出。

冰雪气候环境下的野外拍摄,摄影器材和摄影人自身的保护都十分重要,甚至一些细微的环节都关系到器材和人身的重大安全,因此必须时时处处高度重视。低温严寒会对器材的使用带来许多变数,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对摄影人的 个人装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摄影器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出现问题: 低温严寒会使机械传动部分润滑凝滞,影响光圈和快门启闭动作而导致曝光失灵;镜头调焦也会变得涩滞不畅;液晶显示屏无法读取;电池电量也会下降极快;严重者甚至整个相机被完全冻住不能工作。

解决方案: 平时将相机完全揣进防寒服内保温,用时取出,拍摄动作要快,尽量减少在低温中暴露的时间。需使用电池的相机最好用单独的电池盒以导线与相机相连,将电池盒装在贴身的衣袋里保温。在相机出现迟滞或不工作的情况下,万不可强行操作,一般只需将相机揣进怀里捂一段时间即可恢复正常。

snow14-150x150.jpg

■李继强(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系教授)说到拍冰雪的器材保护,有个故事,那是在某年冬天的“雪乡”,天特冷,冷的星星直眨眼,激动人心的星空夜景啊!于是全体出动,把架子插到雪堆上,打开B门,回屋,在屋里海阔天空神侃。时间到,扣上镜头盖,把相机连云台一起卸下,揣在怀里拿进屋,马上塞到被子里慢慢缓,因为快门都冻上了,咋也得俩小时。聊到半夜,就听各自被窝里咣当咣当一通响声,得,快门关上了,机器也缓过来了。这个办法真好,就是睡觉时被子有点潮。

snow20-673x465.jpg

snow19-673x448.jpg

摄影人户外装备的专业选择

服装: 冰雪环境中的服装以防寒放风、保暖透气为基本要求标准,同时应尽量轻质柔软,便于行动。尽管普通的羽绒服、风雨、毛衣可以应付冬季一般环境需要,但高寒山地行动则必需使用专用防寒装备。有条件的话最好专门购置冲锋衣、羽绒服、 抓绒衣、排汗内衣、滑雪裤、抓绒裤等全套专业的户外装备,以适应不同气候和环境需要。

冲锋衣、滑雪裤: 一般由高防水透气面料制作,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裁剪,带有连体风帽,采用防渗缝合和无缝热压 技术,配合优质拉链设计多种开口,方便取物和透气排热需要。做为外衣与其他保暖服装搭配使用,适合全天候各种环境下穿着。

羽绒服: 由高蓬松度鹅绒和高密度防拨水面料制作,保暖性极强,舒适轻柔,可单独或与冲锋衣内挂为一体穿着。
抓绒衣: 采用抓毛绒面料制作,保暖性透气性强,可单独或与冲锋衣、滑雪裤配合穿着。
排汗内衣: 由特殊纤维织物面料制作,柔软透气,能迅速将人体汗液吸收散出,保持身体干爽。
登山鞋: 冰雪环境中跋涉,艰难的道路条件对鞋的要求极高。专业登山鞋一般由优质防水牛皮、微网眼网布、保暖袜套、 整体式橡胶保护片和特制组合型鞋底制成,防滑抓地、防水透气、柔韧耐磨等性能缺一不可。
手套: 寒冷气候环境中双手的保护至关重要,既要做到保暖不被冻僵,又要能方便操作器材,可采用专业户外手套加五指 套合用的方式。
专业户外手套: 由防撕防水面料加皮革面料制作,护腕较长并有束紧装置,保暖舒适、防滑耐刮撕且指感好,适合冬季各 种野外山地条件下使用。
无指手套: 也就是一般市场随处能买到的露指头的毛线手套,可与专业户外手套配合使用,需要精细调校器材时可摘掉专业手套直接操作。
护耳帽: 既为头部保暖而且可以保护耳朵,避免耳朵长时间暴露在严寒中冻伤。
专业护耳帽: 由防风透气抓绒面料和排汗透气柔软衬里制成,可与冲锋衣风帽配合戴用。
强盗帽: 即一般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眼部有开口的普通套头毛线帽,便宜实用,不过进入室内需小心被人误会。
防雪护套: 专业用防雪护套由防撕防水面料制作,套在滑雪裤外的小腿部,下口由系带与登山鞋固定,主要由于雪地行走 中防止积雪从登山鞋口渗入鞋中。
专业高山帐篷: 冰雪环境中野外露营,会遇到大风和强降雪天气,由高强度防水尼龙布、高强度铝合金帐杆和高强度尼龙 绳组成的专业高山帐篷,抗风和抗积雪重压性能较高,结构设计科学,并具备出色的保温性能。
羽绒睡袋: 北方高寒冰雪环境下,夜间最低气温能可达零下几十度,夜间在野外或在没有采暖条件的室内、车内宿营,必须使用由高织防撕防拨水面料和高填充度羽绒制作的睡袋。不同级别的羽绒睡袋可适用的温度不同,一般可在-5~-15 0C环境中保持舒适温度,高档专业羽绒睡袋可在-20~-40 0C环境中保持舒适温度。
■翟东风过去我对服装很不讲究,只要保暖耐用就行,冬天出去就是普通的风衣或者羽绒服,有时候一件棉大衣就凑合了。几年前去长白山拍摄,有机会穿上了专业的登山服,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专业装备的好处。零下近400C的环境中,在没腰深的积雪 中行走,对身体的保暖效果极佳,特别是比笨重的棉大衣要轻便灵活,特别有利于寒冷环境中的拍摄活动。现在我已是从内到外全部武装上了专业的户外装备。
■友情提示冬季冰雪期交通条件较差,多数景区旅游车辆停驶,自驾车前往需提前了解行车路线。长白山等高寒地区因大雪封山,即使越野车也无法直接到达拍摄地,需换乘雪地摩托或其他雪地交通工具。

冬季冰雪期气候和地形条件复杂多变,拍摄创作应多人结伴出行,自驾车最好3车以上结队,以便相互照顾,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彼此救援。

snow0-673x30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2012-3-7 13:03:39
{:3_41:}
2012-3-22 22:10:56
学习中
2012-8-4 12:27:56
{:3_59:}
2012-8-19 17:21:16
{:soso_e163:}{:soso_e142:}{:2_31:}
2012-10-26 15:25:49
好帖,多谢分享!
侯伟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