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首页 互动交流 摄影教学 摄影之友 好一派冰雪洁净

收藏

0

6

分享

好一派冰雪洁净

侯伟 2011-11-1 16:52:26
冰雪的特点在于它的洁净,不仅仅指的是它自身洁白无瑕的特征;同时它还会把广阔天地中很多无趣的景物掩盖掉,形成好一派洁净大地之感。因此,拍摄冰雪,不如就从这两方面入手。

在刻画冰雪的细节时,着重表现它的质感和形状以及光影变化。当冰雪覆盖在不同的物体上,会有不一样的质感和形状体现。而光线又赋予了冰雪不同的色彩和线条表现。一般来说,阴影中的白雪会因为反射天空的颜色而出现蓝色调;当冰雪受到日出日落的光线照射时,又会表现出金黄的暖调。

广阔的冰雪封盖的风光,更因它的覆盖让枯枝、杂草、土堆、房舍等杂物消失。但在拍摄时一般要在自动曝光的基础上稍许增加曝光,让雪景的洁白更好地体现。

值班大夫: clinclin

曾多年任摄影杂志编辑,参加多次摄影比赛评选,并举办数次个人摄影展。
色彩诊断: 一片葱茂的树林、一条蜿蜒的小路,在冰雪的掩映之下,意境格外幽深。一排随路远去的红色灯笼,是作者最为满意的点睛之笔。色彩格外突出。但画面右下角的灯柱显得碍眼,它与整体画面不够协调。
治疗: 拍摄时稍许向左侧移动一点,用大树挡住它。
处方: 巧妙利用画面元素去除干扰。

Hsnow1-673x922.jpg

雪后初霁诊断: 不错的雪后园林: 静静的池塘、雪盖的亭阁、傲雪的树林,所有的画面元素都是那么美。但观者看来总是有些不满足的感觉。水中倒影颇美,但画面不全;亭台楼阁颇美,但两边的主体建筑不全。
治疗: 考虑让画面的重心更倾向于飞檐的亭子和迷幻的倒影。
处方: 摄影的减法有别于牺牲画面的完整性。

Hsnow2-673x504.jpg

静诊断: 同样是以大面积的白雪作为前景,但雪层明显缺乏变化,没有任何观赏的细节。背景中的线条和大楼的形状或许是作者所表达的含义,但又交织在一起,过于凌乱。
治疗: 如想突出雪的洁净和球场线条,不如用经典的三分法布局,让天空、建筑、地面各占1/3画面。
处方: 如追求画面简洁,就要简洁到极至。

Hsnow3-673x449.jpg

梦里雪乡隆冬的雪乡,是摄影发烧友们聚集的地方。人迹罕至的小乡村,全无污染的厚厚的雪层,无疑是一幅童话中的世界。作者准确地运用了光影的变换,表现出雪层的起伏变化;并以蓝紫色的冷调和红黄色的暖调对比,为画面增加了跳跃性。


Hsnow4-673x449.jpg

作为前景的雪层,以光影变换颇为出色。但左下角的雪层边缘破坏了整体的完整性。
画面中最好突出一个中心,而此处的贴有年画的半个门,显得表达不足而略显多余。或将它作为主体突出,或索性舍弃它。
灯光的体现可多加考虑一番: 可否使用更小的光圈,形成发散的眩光;如有条件使用星光镜,将更为突出童话般的画面感觉。
作为远景的一排树影,增加了整个画面的深度,虽不起眼,作者颇具匠心。大家可以借鉴。
无标题作者自述: 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拍的,光圈优先f11,加1档补偿,三脚架,富士400负片,底扫后ps。
诊断: 作者为什么要加1档补偿呢?尽管“白加黑减”是普遍性的规律,但此处为了保证强光下雪雕面的细节,以及色彩表现,需要减1档甚至更多的曝光量。
治疗: 减1档和1.5档各拍一张,看看效果。
处方: 规则应因地制宜。

Hsnow6-673x373.jpg

夕照黄山雾淞
诊断: 观看作品细节,发现作者必为有心之人: 日出金黄的阳光照射之下,蓝天中还有晓月一轮,可谓日月同辉。可惜左上和左下呼应的枝条,大小不当,显得莫名其妙。
治疗: 只留右下枝条进行呼应。
处方: 简洁画面

Hsnow5-673x656.jpg

无标题逆光拍摄冰雪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作者以观察入微的角度,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光影的表现,从平淡无奇的几道雪面中,抽象出了冰雪之美。

Hsnow8-673x468.jpg

几只小树桩令人又爱又恨: 爱的是没有它们画面会太单调,缺乏变化;恨的是逆光之下,它们漆黑一片。如何解决呢?拍摄时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补光,是不错的选择。
高光形成的雪面线条,在暗背景的映衬下,格外突出;而它的起伏变化让画面格外具有音乐般的节奏变化。
稍稍脱出焦外的雪层,恰恰体现了远近的虚实变化。最令观者欣赏之处,在于那些闪亮的冰雪颗粒,反射出的光亮,雪面上仿佛散落了无数的小星星!
侧逆方向射来的光,让雪层有了由亮及暗的光影变化,好似绘画的第一课上去画石膏圆柱。看来简单,实际上却是把握光的扎实基本功。

黄山路诊断: 山坡中的红黄的灌木,和交织在一起的绿色小松,很好地衬托出穿行中的石板路。但绿色大松树放在个画面中,就显得有些头重脚轻。
治疗: 剪去画面上1/3,改为方构图。
处方: 好景物不一定都要放进来。

Hsnow9-673x1089.jpg

浓雾中的滨洲铁路桥照相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与发现;同时,它也是我们头脑的一部分,帮助我们思考和体会。作者以极简的画面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欣赏和思考空间。

Hsnow7-673x448.jpg

这几枝杂乱的干枝,成为美中不足之处。运动趋势与大树相反,形状也不雅观。
铁路桥由于大雾的弥漫,只依稀可辨其形状,而这规律变化中的形状,又恰恰与无规律的枝条形成对比。
弥漫的大雾虽然遮去了冰封的河面,对岸的堤防,但恰巧让我们能够在一片迷茫中,想像到它们的存在。
看似繁乱的枝枝叉叉的线条,以相同的运动趋势,指向逐渐隐去的大雾空间,烦而不乱。
左下角看似不经意的枯草,反而让画面饱满充实。
玉树临风诊断: 这是一张太过随意的照片。猜想作者散步中,看见这棵龙爪槐在冰雪中,形状奇特,又盖了冰雪,觉得有意思,随手便拍了下来。摄影不能是看到了,拍下来了就完成的。
治疗: 围着树再转三圈,仔细观察,看看以什么角度和景别取景更好。
处方: 想好了再拍。

Hsnow10-673x1046.jpg

漫漫昆仑路面对冰天雪地,要想有所创作,必须多动一番脑筋。增加了人的因素,会让照片从简单的风景照片,更添深意——人与自然,有和谐,有抗争。

Hsnow11-673x324.jpg

美中不足之处,车队的色彩都是暗灰,没有惹眼之处。不知作者是否还有时间多停留一会儿,待一辆色彩鲜艳的车进入画面,可使画面更为跳动。
作为远景,雪山的层次一览无余,颇为壮观。
前景中附有小雪的平原上,可以看到枯黄的小草,这些细节层次正好与远景中的雪山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构图奇巧,让观众从一个角落出发,逐步引申到画面全部,以近大远小的镜头语言,突出了画面的深远,颇具新意。
唐古拉山 (两幅)诊断: 无论是风云变换,还是朗晴薄日,面对茫茫雪山总是令我们心潮澎湃,自然激情满怀地创作。作者希望把前景中的雪地,中景中的雪山,以及远景中的白云与蓝天都收入镜头。这样反而让画面失于平淡,而任何景物都不突出。
治疗: 在这两幅作品中,雪山和云层是最为突出之处,不如舍弃相比之下较为平淡的平原。抬高镜头,体现出比雪山还辽阔的是天空。
处方: 突出表现最吸引我们的美。

Hsnow13-673x336.jpg
Hsnow12-673x32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2011-11-1 17:26:39
很好,学习了!
2011-11-1 19:07:42
好贴{:2_31:} 学习
2011-11-1 19:07:53
好贴{:2_31:} 学习
2011-11-1 19:14:20
过2个月就能用上了 呵呵
2011-11-18 20:05:05
{:soso_e179:}入冬了可实践了
2012-3-6 16:50:18
实践
侯伟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