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灯游园会每年从1月5日开始,一直延续到2月末。在艺术家和能工巧匠手下,天然冰变成了灯的海洋。
哈尔滨冰雪节是北国的一道风景,巧匠们把冰雪堆砌成别具特色的造型。从每年的一月到二月底。 —王福春 摄
在云南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卡雀哇”节每年的公历1月10日是独龙族的 “卡雀哇”节。节日的第一天,妇女们一大早就把自己精心纺织的麻布毯挂在竹竿上,插在住房上方扫净的坡地上,以表示开始欢度新年 “卡雀哇”。亲朋好友一起畅饮水酒、品尝佳肴,就这样一直欢庆到深夜。 第二天,全村人聚集到村头的一块空阔草坪上,举行射猎和剽牛祭天仪式。进行射猎仪式时,先用熟面捏出一尖顶圆柱体的象征物,代表兽神,然后用熟面食搓捏成动物的模型,摆在兽神周围,由祭师进行祈祷,祭毕,祭师就把各种模型抛向人群,由射手们任意射猎。独龙人认为射中什么,今年就会猎获什么。
而节日里最热闹最隆重的活动是“剽牛祭天”庆典活动。全村人聚到村里的一块草坪上,各家带上食物和水酒。
持年祭的家族长或祭师把牛牵入场中央,拴在木桩上,然后由一名妇女在牛角上挂上串珠,在牛背上披一床独龙毯,祭品摆好,祭师念祭辞,念完后,摘下牛身上的独龙毯和珠子,两个猎手手持长竹矛,边跳边舞进到场中央,人们给这两位猎
手敬酒,人们围成圆圈,敲响锣,边唱边跳剽牛舞,两位猎手手持竹矛猛刺牛的腋下,直到牛倒地, 人们大声喝彩欢呼,当场把牛肉煮熟,凡参加者都有一份,人们边吃边唱边跳,共祝节日快乐,来年平安。
主位于云南香格里拉县的松赞林寺,规模宏大,有“小布达拉宫” 的美誉。一年一度藏历新年来到时,喇嘛们都用跳神来庆祝。 —李东红 摄
在广西东兰县 铜鼓节
铜鼓节是广西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 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
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
三江 “打侗年”
侗族春节盛行“打侗年”,又叫芦笙会,大年初一,人们就到各家吃“年茶”, 贺新年,姑娘们用新年的第一担水煮上油茶。然后成群结队到邻近寨子去做客,
随行的必有芦笙队。芦笙队员身穿着特制舞衣,衣边吊有小海螺或小蚌壳,头上插着雄鸡毛。主、客两队在寨中广场上举行芦笙歌舞比赛,两寨的观众也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主寨里的各家自动拿来米酒、糍粑、酸鱼、腌肉,在鼓楼举行集体宴会。宴会之前,双方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先在公坪里对歌,称作“多椰”。
花腰傣是傣族的一支,他们不过泼水节,每年的正月初三的赶花街是他们的节日,这一天年轻姑娘都打扮得异常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