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几张素材合适照片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取决于对象光比的范围,只要能在所有照片相加的曝光范围内容纳下拍摄景物的全部影调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如果以相差2个EV为单位的话,3至5张照片所包含的光比范围就可以满足HDR换算的需要了。再多或再细的EV变化实际上只是增加了运算量,并无太大的意义。
专家建议模拟HDR效果多曝光图合并可以生成真正的HDR图像,但是需要很多准备和拍摄,,通常情况下或许并不需要如此严格的HDR,只要我们能坚持使用RAW文件拍摄,那么通过pseudo-HDR的方法,也可以达到非常相似的震撼的画面效果。
pseudo-HDR的最简单使用是在Camera RAW里就能完成的,通过调整“找回”和“补光”两个选项,就可以在一定限度完成HDR的模拟。
保留32位图像将合成的3 2 位图像转成1 6 位图像来调整曲线之前,一定要确保对32位图像进行备份。在完成合成32位图像时,选择文件-另存,并选择TIFF的图片格式。
因为32位到16位的转换必然会有损失,如果对这次调整的16位图片不满意,将32位图像调出转到16位图像,重新编辑就可以了。由于1 6位会包容更多的信息,而且在目前的操作环境下可以被某些高端打印设备输出,所以不应该再选择转换为8位图像。
5 画面的构成创造透视效果站在同一个拍摄点上,专业摄影师为什么总是能够拍到更为精彩的画面,除了技术上的差别,构图是最关键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专业摄影师是在构图时会注意到的问题。
A.利用前景增加空间感前景的选择和处理是风光照片成败所在,尤其在照片放大后,合适的前景会加强作品的空间感和表现力。选择前景时,要注意在色彩或者是虚实上和背景相区分,才能达到增强空间感的作用。
雾天的光线是散射光,物体的形态和画面的色彩较难表现。摄影者选取具有一定轮廓, 色调与背景对比较大的景物做前景,才能表现出层次感。
早晨、晚霞或是阴天时,前景色调则较深,但是如果有阳光照射在作为前景的物体上,则会形成背景深色而前景浅色。
B.布局要讲究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取舍,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布局,也就是最通俗的构图的概念。在构图时有几个原则要遵守:首先,注意主体的位置, 通过拍摄角度的变换,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最重要的位置。
其次,还要注意画面中线条的连接性。利用引点和消失点,将画面表现得更有透视感。
最后,要注意线条画面中产生的节奏感,山的线条有虚有实,有曲有直;有的简单纯洁,有的活泼流动;有的强弱对比,有些刚健有力。这些线条在我们的画面上都能有效地产生着画面的节奏感和连接性。
因此,我们在风光摄影中,一定注意运用云雾中变化的山体的线条。
C.等待云雾的变化拍摄黄山云海时,我们等待的不仅是理想的光线,还需要等待云雾的变化,因为它会对构图产生影响:浓云会将山峰隐没在其中;薄云也会让山峰欲露还羞。云雾移动的速度较快,不同浓度的云层造成的山峰线条的节奏感是摄影者必须注意的重点,必须有随时待命的心理准备,才能掌握较佳的快门时机。
五分钟后
6 尝试不同焦距创造透视效果站在同一点上拍摄,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得到的画面有很大的差别。广角镜头会带给画面更强的透视感,而长焦镜头则会压缩景物的空间关系。
长焦镜头压缩了景物的空间关系,更利于用背景和前景的线条,组成画面的框架,拍到的画面更加抽象,节奏感更强。广角镜头则带给画面更强的透视感,比较善于表现磅礴的气势,但在构图时,拍摄角度变化不多时,画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需要借助前景表现纵深感。影友们在同一个拍摄点上,尝试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得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28mm镜头
80mm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