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首页 互动交流 摄影教学 摄影之友 美能达α7—跨时代的传承

收藏

0

3

分享

美能达α7—跨时代的传承

作品转载 2012-3-28 11:17:53
由美能达生产的相机,无论是旁轴相机Hi-Matic 7,还是手动单反时代的XD7、X700,再到标志单反相机进入自动对焦时代的α7000,几乎每一款型号中包含有“7”的产品都能赢得广泛赞誉。而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则是美能达于2000年8月所推出的跨时代产品α7。

minoltaa7-673x677.jpg
美能达α7

真正意义的第五代机型在135单反手动时代,美能达在日本五大厂里排名第四。虽然美能达曾经投石问路般地于1973年生产了专业标准的X-1,在当时与尼康F2、佳能F-1、托普康RE super并称四大专业相机,但影响并不大。进入自动对焦时代后,借助屡获国际大奖的α7000等机身所打造出的强势,美能达下大力气陆续研发推出了一系列专业镜头,比起手动时代有脱胎换骨的进步,并成功压倒宾得,进入日系相机厂商三甲之列。
第一代自动对焦机身的大获成功,让美能达继续在1988年推出以α7000i为代表的第二代机身,采用了先进的焦点预测式对焦技术并且支持艺术创作软件卡,这些小卡片能实现包围曝光、多重曝光、人像等拍摄模式,在当时看来是一大创新,但也反映了早期自动化照相机在处理速度和内置存储容量方面的不足。随着技术发展,美能达在1991年推出第三代自动对焦机型α7xi(“xi”是“专家智慧化”的意思),并重新设计了一批内置变焦马达的镜头。这一代产品确定了美能达坚持机身驱动对焦的方式,这也导致了旗下单反对焦速度比不上佳能和尼康。α7xi具有许多项世界第一,并再次夺得1991 - 1992年度“欧洲相机”称号。至此美能达所有以“7”开头的单反机均获得“欧洲相机”的光荣称号,这也算是一项世界记录吧!

minoltaa8-673x432.jpg
由美能达α7拍摄的照片组成的海报

minoltaa9-673x786.jpg
搭配α9机身的G系列镜头

minoltaa10-673x612.jpg
美国版机身的剖面图,搭配的是24-105mm镜头

minoltaa11-673x892.jpg
在柯尼卡美能达的时代,α7推出了数码版机身,图为日 本摄影杂志《朝日照相机》采用α7 digital作为封面

在1992年春暖花开之际,日本各自动对焦照相机厂家却感到丝丝寒意。 美国亨尼威尔公司与美能达公司长达7年之久的自动对焦专利之争,终于在3月27日以美能达败诉而告终。 美能达为此总共赔偿了1.27亿美元给亨尼威尔,给公司的照相机部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为了鼓舞士气,美能达推出拥有了1/12000秒最高快门速度和1/300秒闪光灯同步速度的顶级专业机α9xi,表明了自己并未放弃对专业相机市场争夺的态度。随后在1993年,美能达稳扎稳打,在“操作简易、追求实用”的原则下设计出旗下第一台眼启动(eyestart)自动对焦相机α707si,是为第四代自动对焦机型,并在4年后的1997年才推出si系列的顶级机型α807si。
美能达和“7”

minoltaa12.jpg

“7”对美能达公司来说,是充满希望和幸运的数字。1962年美能达Himatic相机被美国友谊7号飞船带入太空;而美国的最初五架载人太空船均有数字“7”:自由7号、解放钟声7号、友谊7号、曙光女神7号和西格玛7号。随后大受人们欢迎的“XD-7”、“X-7”和“X-700”,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数位“7”。 而打头的字母采用了“α”是因为α是希腊字母表中的第一个字母,而夜空中最明亮的星也取名为α星,它具有初始的意义,对于α7000这台开创照相机生产新纪元的机身来说最贴切不过了。
被称为“光学疯子”的美能达研发实力有目共睹,α7正是其最后一批胶片单反
相机的代表作,和TC-1共同成就了最后的辉煌。
时间进展至2000年,此时,距离美能达上一款中端产品α707si发布已经过去近七年。其间,虽然α9引人瞩目,但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来说,还是更渴望一款售价并不非常昂贵,但又具备先进技术和创新功能的新产品。这种心情,大概与现在手握α700并翘首企盼新一代中端机的索尼用户非常相似吧。在8月25日,第五代机型的代表作α7正式发布。
从机身外形上,α7延续了α9备受好评的双转盘设计,而机身背面使用了一块大尺寸的液晶导航屏。作为一款中端产品,α7并没有采用α9的不锈钢外壳,金属骨架和复合材料的搭配让α7更易于携带。而在配置上,α7的过人之处则主要体现在“米”字形对焦系统、支持SSM超声波马达、无线闪光控制以及曝光模拟等实用功能。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美能达一直实行着区域命名策略,同一款机型,在亚洲地区的名称为α,在欧洲则为Dynax,在北美,最高级的商品的命名往往冠以Maxxum,美能达也当仁不让、照此办理。

minoltaa15-673x449.jpg

十分具有特色的蜂 巢式测光系统搭配曝 光模拟功能,可以让拍 摄失误率降到最低

minoltaa16-673x504.jpg

α7的转盘上工艺是 蚀刻式的,而不是目前 机身经常使用的浮雕 式,耐久性更强

minoltaa17-673x799.jpg

作为一款准专业机 身,α7握持手感突出, 转盘和按键布局都很 合理,取景器大而明 亮,整体重量比较适 中,附件系统完备

机身技术的革新与延续为了提高大光圈拍摄时自动对焦的准确程度,相机厂商开发出十字形自动对焦传感器,可以分别检测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线条。而美能达α7所使用的CDC912对焦模块,则在中心对焦点十字形传感器的基础上,又在45度方向上叠加了另外一组十字形传感器,构成了首个“米”字形对焦系统。两组传感器分别对应F6.7和F2.8光束,在使用最大光圈大于F2.8的镜头时,两组传感器同时工作,可以实现更精确的对焦。余下的8个线性传感器也呈“九宫格”覆盖了取景画面的中心区域,便于在对焦同时完成构图。α7所使用的“米”字形对焦系统也影响了此后的相机设计,但令人奇怪的是美能达以及后来的索尼数码单反相机却并没有沿用这一思路,反而是佳能的X0D系列和7D在中心对焦点上采用了与之类似的技术。

minoltaa13-673x504.jpg

α7的附件系统完备,能够支持各种拍摄需求

除了提高对焦精度外,美能达还通过扩大对焦传感器的覆盖面积和引入更高速的运算处理器以达到缩短对焦时间、提高焦点预测准确度的目的。然而,这些举措还不足以为整个相机系统带来对焦速度上的显著提升——特别是在佳能凭借内置对焦马达的EOS系列产品抢走高速对焦的风头之后,美能达更需要在对焦性能上有一次大的进步,于是,α7开始提供对内置对焦马达镜头的支持。可惜的是,美能达的第一批带有SSM超声波马达的产品直到2003年才正式发售。并且直到柯尼卡·美能达时代结束,α系统中也只有300mmF2.8 APO G D SSM和70-200mm F2.8APO G D SSM这两款产品内置对焦马达。

minoltaa14-673x204.jpg

美能达最辉煌时期的镜头群,不少产品至今仍然让α用户向往

minoltaa18-673x1009.jpg
香港街景,采用柯达E100VS 胶卷拍摄

minoltaa19-673x378.jpg
维多利亚港夜景

minoltaa20-673x444.jpg
从美能达到柯美再到索尼,一 样的卡口承载了不一样的文化

另外,α7的曝光模拟功能建立在美能达特色的蜂巢式测光和大尺寸液晶屏的基础上,在使用时,先按住AEL键锁定曝光,然后再按下DISP键,这时候液晶屏上就会呈现出与测光系统相对应的14个蜂巢区域。其中,呈现灰色的为曝光正常区域;呈现白色、黑色的则为过曝和欠曝区域,这些区域中央的数字则体现了偏差的EV值。是不是非常神奇?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我们在回放时主要观察的也正是曝光度,而利用曝光模拟功能,α7同样能让使用者在正式拍摄前对画面的曝光结果做出预判。
从索尼回看美能达在机身细节上,索尼α900毫无疑问地继承了α7的诸多设计,包括开关、点测光和测光方式选择以及AF/MF切换等按键的分布等。直到真正拿起α7,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还有不少美能达相机的用户无法接受索尼的数码单反。对于这些已经被美能达细致、人性化设计宠溺的使用者,确实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以科技、时尚为主导的另一种设计模式下的产物。
美能达α7还是首个支持ADI闪光技术的机型,能在补光量测算时综合考虑被摄体到相机的距离,不会让黑色、白色物体被拍成灰色。尽管这项技术在今天已经得到普及,但在胶片摄影年代里,能够更准确地测定闪光灯输出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同在2000年,佳能的新产品是EOS30,而尼康则是F80。前者具备眼控对焦功能,后者则首次引入了可显示对焦区域和网格线的对焦屏,并实现了3D矩阵测光和拍摄信息打印功能。不过,从总体上看,美能达α7在规格上还是有优势的。正因如此,在这一年中,α7囊括了TIPA、CIPA、EISA三项国际大奖,并在2001年推出限量2001台的α7 Limited版本,在胶片相机的顶峰时代成为名符其实的经典之作。
美能达α7限量版与普通版的主要区别

minoltaa21.jpg

● 机身上的装饰线由银色改为金色,机身涂层也有些许变化
● 两个转盘改为金属材质,AF/MF切换按钮面积变大
● 内置拍摄数据记录存储器的容量由7卷提升至18卷
● 每天开机时显示安装胶卷的日期、最后拍摄日期、每天拍摄张数等信息
● 附带刺绣有TIPA、EISA、Camera Grand Prix三项国际大奖的肩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2012-3-28 11:46:02
老机型了,认识。
2012-6-21 16:43:41
太熟悉了。
2012-8-8 13:13:26
学习{:3_62:}
作品转载
未填写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