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JPG格式拍摄,可以设定每张照片的曝光补偿为三分之一挡或半挡,在同一个景点拍摄3张照片,相机便会以减少曝光、正常曝光、增加曝光来拍摄三张相片。同理,也可以同时拍5张,拍完之后再从相机里删除不满意的相片,这样可以让自己拍摄的照片高光和暗部的细节都很清晰,免却后期的烦恼。
冷暖色调巧妙搭配 与多种构图法则拍摄融雪拍摄融雪风光时,用画面的冷暖色调和背景画面的搭配营造融雪美景。选择三分法则构图,不平衡构图也能让作品更有创意。
三分法则和不平衡构图三分法则对于融雪风光拍摄同样适用,融雪风光里的天空可占画面的三分之一,如果是阴天可以不用拍摄天空,把握好画面的明暗对比,注意远景与近景的结合。
当景物线条倾斜时,也可以选择采取不平衡构图,如果景物线条由右向左逐渐降低,可将远景树木置于图中的左下角使画面显得平衡。运用融化中通往远方的道路被汽车碾轧后形成的自然纹路也能拍出好作品,车辆压过路面留下的融雪车辙能加强画面的纵深感,逆光拍摄时,可把太阳放入画面成为构图的另一个主要元素,为了表现逆光时的天空细节,建议将曝光值减低1挡来拍摄。
运用路上冰面被汽车碾轧后形成的自然纹路拍摄
将天空占画面的三分之一,并利用车辆轧过路面留下的融雪车辙加强画面的纵深感
色调上要冷暖、深浅搭配均匀将主体色调与附近物体色调保留一定的反差,能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变化,利用冷暖色调的对比使画面的色彩变化更大。可以用早上的太阳色温来拍摄,当太阳色温在最低(大约2800k-3500k左右)的时候,被太阳低色温照射到的景物会呈现暖色调,而没被太阳照射到的景物背光面会反射天空的偏蓝色调,使画面里的背光面呈现出蓝色。白平衡设为自动。利用融化的雪水侵湿土地可使土地的色彩加重,这时土地的肌理丰富,画面更加色彩斑斓。
早上太阳刚出来,此时色温较低,太阳的暖色调与雪景中景物的冷色调形成对比,这样整个画面冷暖色调对比强烈,画面色彩更加斑斓。
整体色调反差不够大,画面的层次感和反差较少
使用RAW挡拍摄
使用RAW拍摄比较有保证,而且相片质素会较JPG好。因为RAW记录画面资料比较全面,保留更多白雪的细节,后期比较容易。如因旅行时间所限,以RAW挡拍摄再回家用软件调校是最保险及省时的方法,而且使用RAW挡拍摄的弹性比较大,即使过曝或曝光不足的相片亦可通过软件调校。以RAW挡拍摄,拍摄时可不作任何调校,之后再用软件后期制作,亦可得到满意效果。缺点是文件比较大,需要更大的存储卡,所以要留意所带的存储卡是否充足。
另外,用电脑软件做后期需要较长时间,有些相机支持RAW+JPG拍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相机同时储存2种档案格式,遇着相片不满意时才开启软件调校,可以省却后期的时间,当然这方法需要更大存储容量。
不同融雪环境下的拍摄不同的雪景,有不同的拍摄技巧。最好选择有雾气的江边、山脉、河畔雾凇等,这些场景有利于为拍摄冰的消融、水的流淌和雾凇的呈现。
江边雾气里的融雪风景在江边拍摄最好等待有雾的时候,江面雾气蒸腾可让画面更加生动。拍摄有雾气的风景可以选择阳光正好照在雾气上时拍摄。光圈缩小到F16至F22左右能很好的表现雾中景色。当快门速度比较慢时,建议使用三脚架。如果江里正好有小船也可构入画面,用陪衬物体可以衬托出风景宽广的空间感。
可用江里的小船和远处的山景来衬托江边雾景的空间感,在河水的大转弯处拍摄会有意外的收获, 当快门速度较慢时,建议使用三脚架
拍摄现场
山景和河中的雾凇融雪拍摄山景中的融雪风光也是可选之地,在山脚拍摄,用山脚下的小村庄、农舍做点缀。通往山脚下农舍的小道也是很好的拍摄元素。当然,在山顶也能拍出好作品,当天空还没有黑透时,设置光圈F8,快门速度1/2秒,感光度400拍摄。如果镜头不够广角,也可以用标准镜头在同一地点,左右各拍摄两张照片,在电脑上拼接起来,变为一张大场景的山景融雪照片。
拍摄河边的雾凇,河里融化的雪水、河滩上的石子、岸边的冰花和挂满雾凇的树,这些都能增加画面的空间感。河边雾凇也很适合拍摄融雪。融雪时的雾凇,尽量在早晨用逆光与侧逆光拍摄,以便拍出它们晶莹剔透的效果,即便是近景特写最好也需要中远景的配合。可以使用佳能EF 17-40mm F4L USM的广角焦距,用24mm焦段拍摄比较合适。树挂的拍摄尽量不要超过上午10点,免得等你拿起相机却发现树挂已经消失了。拍摄时,可以用遮光罩防止杂乱的反射光进入镜头。
山景中的融雪焦距24mm, F16,1/200秒,ISO 200
直方图
相机的LCD并不足信,尤其在阳光下相机的LCD看的相片都似是曝光不足,所以建议参考直方图信息,如相片过曝或曝光不足时可立即补拍。但要记着直方图并不是每张照片都要遵从的资料,只是一个参考。最重要的,是按自己需要的感觉去决定照片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