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详细一点说:
如果对太阳及其附近的天空准确曝光,那么建筑就因为过暗而损失了细节——就是看不清。
反过来,如果对阴影中的建筑准确曝光,那么太阳和它附近的天空必然一片死白。
因此,制作HDR的根本目的就显而易见了——通过不同曝光的照片,分别对构图中的所有物体(不管多亮多暗)都准确曝光,再通过软件将它们一一合成到同一张照片中。这样,我们就通过后期的手段突破了相机宽容度的限制,在一张照片中同时准确地体现亮暗差别很大的物体。
说了这么多,核心的内容就是——
我们需要细节!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拍摄若干张照片,并且格式优先选择RAW——这样的组合能够提供最多的细节。
1、拍摄多张——最不偷懒的话,用点测光的方法依次对构图内的景物测光并拍照。这样可以保证得到最精确的素材。如果懒一点,起码包围曝光五张。-2EV, –1EV, 0EV, +1EV, +2EV。
2、RAW格式——如果说拍摄几张的问题上还有可以商量的余地,甚至可以懒惰到拍一张然后输出五张,那RAW格式是丝毫不需要犹豫的。为什么呢?细节。
现在终于说到了本文最关键的内容(LZ真他妈唐僧啊!),RAW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我们选择它的根本原因。相比之下,在调整亮度的时候,特别是降低亮度的时候,RAW的优势明显。这是由于它们算法上的不同决定的。“
JPEG格式是目前网络上最流行的图像格式,是可以把文件压缩到最小的格式”。这就意味着,那些你在图片上看不到的内容,它就不会储存到文件里面。举例说明的话,一张天空稍稍过曝的图片,在RAW格式下和Jpeg格式下分别降低亮度,如下图所示:
也就是说:
在RAW格式里,随着亮度的降低,你可以逐渐看见天空中的建筑或者其他物体。
在Jpeg格式里,随着亮度的降低,你只会觉得天空不再那么亮甚至有点发灰、发黑,但是无论你怎样降低亮度,都不会有更多的细节出现。
换句话说,Jpeg以细节上的损失换取了体积上的缩小。这在我们查看普通图片的时候是无伤大雅的,但当我们需要更多的细节来做一些事情——比如处理HDR效果——的时候,这就是一个缺陷了。
罗嗦了这么多,总结起来是,因为我们需要细节——一张Jpeg无法提供,多张RAW可以提供——所以我们选择多张R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