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登州府属就在蓬莱,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省会济南。
从登州博物馆门口出来,就有到戚继光故居的电瓶车,包含在100元套票费里面的,半小时还是一小时一趟我忘记了,
戚继光故居在城里另外一个地方,离蓬莱阁有个10分钟左右的车程,这样安排套票很好,要不外地人来,一般也不知道有这么个景点,很容易错过,也不利于景区创收
戚继光祖籍就是山东蓬莱人 ,到了戚继光已经是第六代了
名人故居还挺多的
故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上图的府宅
一部分是下图的兵器馆
先参观兵器馆,再去看府宅,真是大开眼界啊,看完兵器馆你就会更加佩服戚继光,对参观他的府宅更感兴趣了
兵器馆就是戚继光在长期抗击倭寇的战争中,发明改造了许多兵器 ,这里只展示了一小部分
上图是“望杆车”,上面有一个吊斗,过去士兵可以站在上面瞭望, 可以观察到敌人的行动,这个吊斗高度有7米多,我在想怎么上去呢?
这个叫“虎蹲炮”,发射的时候有两个爪,可以用铁钉给固定住,发射的时候不至于跳跃起来伤害到炮手,而且命中率比较高,一般对付倭寇的应激部队
上图是“无敌大将军炮”,在明朝,对比较大的炮都称为“将军”,射程达到数百米
这是一个放火药的石炮,射程五六十米吧
明朝的军队是最早掌握和使用火箭的军队,图上车中的火箭,可以全部一起发射,也可以单发,还可以部分部分的发射,因为是在后面点火,点多少就可以发多少,和那个卡秋莎火箭炮差不多的
上图立着的守城的士兵用的“狼牙拍”,下面放倒的是'夜叉擂",上面布满钢刺,再附上毒药,倭寇在爬墙的时候,就把夜叉擂拴着绳子直接从上面滚下来,再用狼牙排排下来,防止倭寇攀墙,够狠吧
"偏箱车",明朝的一种防御性的战车,明朝大多是冷兵器,刀枪剑之类的,这样士兵就可以蹲在里面,三面偏箱可以防御敌人的攻击,当地人放松警惕了,他们再站起来,手拿火器,从正前方向敌人发起攻击
装大鼓的车,正所谓击鼓前进,鸣金收兵,打鼓来鼓舞士气是非常重要的
“佛朗机”,相当于小型的无敌大将军炮,因为比较小型,所以适合海战,要知道那个无敌大将军炮,一个就有几千斤重,不适合放在船上
戚继光在浙江、福建抗击倭寇十三年,扫平了东南沿海长达200多年的倭寇忧患,上图这个就是在南方一带使用的一个非常棒的阵法,------“戚家鸳鸯阵” !
先介绍一下兵器,再来看鸳鸯阵,就简单明了一些
下图是藤牌,还有倭寇常用的倭刀
“狼筅”,是戚继光独家发明的一种兵器,右侧铁的是铁狼筅,左侧的是竹狼筅(音“显”),在竹子的末端又包上铁件相当于小枪,再涂上砒霜一类的毒药,这两件兵器是戚继光独创的专门对付上图下端的倭刀,郎筅破倭刀,最管用
因为狼筅像竹子一样接茬特别多,一旦倭刀卡在狼筅的叉上,一时半会拔不出来,同时这样一旋转,就可以缴获敌人的兵器,同时又可以直接刺向敌人,即可防御,又可攻击,真是一件攻防兼备的好兵器啊
下图这个镗钯是猎户打猎用的,戚继光的军队到了南方,猎户也出来作战,使用这个镗钯,这是一件三刃兵器,中间的中锋长出2寸,可打可刺,另外两旁的两刃还可以当做支架来发射火药,把火药绑在上面
南方一带多水田沼泽地,大部队是不容易展开的,戚继光因地制宜,发明了一个小队伍的作战团体,规定每12个人一个队,第一位拿旗的是队长,负责指挥作战,后边两位拿的是步兵藤牌,再之后两位拿的是狼筅,之后两位持长枪,再侯两位是镗钯手,最后一位是伙夫,
真正作战的只有前面11位,伙夫不参与作战,每当打仗的时候,队长也不是站在最前方的,是站在中间受保护的,如果队长牺牲了,队里所有的人回去都要受军法处置,
为什么叫鸳鸯阵呢?因为像鸳鸯一样搭配作战,队形前后左右都是对称的,每当打仗的时候像鸳鸯一样配合作战,每当遇敌的时候,狼筅手冲在最前方,他跟藤牌手是搭配的,狼筅的长度可达到七八米,它伸过去以后敌人就近不了身,
而这个时候藤牌手的兵器是最多的,他左手是藤牌,右手的标枪配有两三把,腰间还别有腰刀,这个时候狼筅手冲上前之后,他一手用藤牌保护自己,另一手将标枪同时投掷出去,如果有一发投中的话,就拔出腰间的腰刀,刺向敌人,他们两个人也是搭配的,一个牺牲的话,另一个回去也要受军法处置,
后面四名长枪手,每两名长枪手站在一名藤牌手,一名狼筅手左右,负责保护他们俩,在后面两名镗钯手,每一名镗钯手负责保护一名长枪手,所以整个队伍是一个互相配合互相保护的集体,即可以向敌人发起进攻,又可以防御敌人的攻击,攻防兼备,在南方广泛使用
戚继光让不同的士兵使用不同的兵器,体壮力大的比较有力气的用狼筅,因为狼筅很沉的,而比较机动灵活的用藤牌,因为他武器配备很多的,需要反应很快,年龄丰富有经验的用长枪
中国在2万8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弓箭,所谓射人先射马,上图箭头比较粗的,就是射马的,细的是射人的 ,最中间的那个上面还绑上了火药,可以加快它的发射速度
戚继光发明的大福船,适合在深海作战的,可以容纳数百人,注意到没,这个船的中间就有个望杆车,
最右侧的撩钩,猜猜是做什么用的?是在海水里面勾取敌人首级用的 上图看起来是一个很普通的加刀棍,感觉就是一个普通的棍子上面绑了一把刀,其实是个很有特点的兵器,在棍的把手上刻有一道凸棱,(见下图)这道凸棱的方向与刀刃的方向是一致的,如果戚家军在晚上遇到倭寇,用手摸到那道棱,就可以掌握到刀刃的位置朝向,以便于在在夜间看不清的情况下,用刀刃刺向敌人,一击即中
飞刀飞枪飞箭并称“三飞”,绑在敌人必经之路的树枝上,在差不多距敌人三百步的时候就可以点火发射,射程可达到三百步左右,相当于现在的200米,乱箭飞出去
竹节炮,看起来简单,炮身的底座固定在不同的竹节上面,发射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下图的戚继光独创的兵阵,是和以前的阵法不一样,是车兵、骑兵、步兵融为一体的阵法,适合在北方平原地的阵法
车兵就是刚才看见的偏厢车,三名士兵蹲在里面,手拿火器 ,如果敌人冲过来的时候,第二层的步兵就准备与敌人进行短距离作战,如果敌人逃跑了之后,骑兵的任务就是负责追赶并歼灭敌人,
里面两层步兵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再就是主要保护里面两座车,一座装的鼓,打鼓来鼓舞士气的的鼓车,另一座是军座车,坐着像戚继光这样的指挥官,来指挥作战的,
中间还有6种不同颜色的旗,叫五方旗,通过旗语,可以指挥戚家军的,坐下、起立、前进、停止、左右调动,
不动的时候是一个营地,可以驻守,这个阵法专门对付蒙古族骑兵的,因为戚继光在隆庆20年,在现在的天津开始了16年的戍边生活,专门防御蒙古族骑兵,前进的时候是一个阵法,驻守的时候是一个营地,非常有效
蒺藜是一种植物,刺蒺藜上面的刺得作用,就是投掷过去为了防止他随意滚动而设,里面装着火药,扔过去以后直接爆炸,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手榴弹
火妖里面有炸药,还掺有毒药,相当于一种生化武器了
四眼铳可以连发四发子弹,喷桶可以喷射火药,里面还可以放上毒药来喷射毒气
火桶是一种大型的燃烧性火器,里面可以放上5斤左右的火药,上面盖上一层沙,沙的上面放上一个碗,碗里盛着一些正在燃烧的木炭,然后把盖子盖上,发现敌情的时候,将它投掷过去可以立即爆炸,因为它规模很大,所以一般都是从高处往下扔的,或者离敌船比较近的时候,直接扔过去就爆炸了
炸炮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雷是一样的,敌人踏动了发起装置之后,它立刻能点火爆炸
戚继光的六世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六世祖死了之后,受到册封,从此戚家可以享受世袭制,世袭呀!什么叫世袭制知道吧?!说明戚家的子孙后代都不用为找工作的事情发愁了 世袭的时候,戚继光就世袭了四品官职,但是戚继光最终凭自己的能力做到了正一品大将,又加官太子太保,少保,少保在明朝的时候就相当于皇帝的老师了
这是戚家院子里面的节香树,先开花后长叶子的一种树,花都落了之后才长叶子,花期长达一个多月
上图是戚继光的后人捐出的一幅画像,画面中戚继光大概四、五十岁左右,坐在一张虎皮椅子上,画的下端露出两只虎脚,这可跟“露马脚”完全是两种意义呀, 这“露虎脚”就纯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呀, 但是画面中的戚将军却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哦,显得不那么英武 关于戚继光传奇的一生有兴趣可以听一下郦波教授主讲的《百家讲谈--抗倭英雄戚继光》《风雨张居正》讲的很棒!
到老了很凄惨啊,最后家族败落了,一句两句说不完
这座老宅子,在修复之前住了100多户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