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人像时经常需要补光,用闪灯太硬,似乎反光板补眼神光是最好的办法,这里谈谈使用反光板的技巧,特别是在单兵作战是如何补光。
单兵作战只能把反光板挂在三角架上了,把反光板挂在云台上,调节三脚长短可形成不同的角度、高度。
反光板面向光源,但是很忌讳与光源成180度,成了夹光,不好看。
反光板一般来讲,越大越好,即使只照头像特写,一块大而反射均匀的反光板也是很有用的。折叠的反光板轻便,但容易变形,在室外稍有风吹就会来回晃动,反射的光线对模特的眼睛是个不小的刺激,会使模特表情不自然。
补光不要垂直,要在大约45度的角度,模特面部层次很丰富。
单兵作战不太容易控制,因为一手举相机,一手举反光板,那种折叠的软塌塌的玩意儿不刮风也会晃个不停,最好找个什么人临时帮你一把,双手端住,由略下方打,把下巴的轮廓和层次也表现出来。
建议用85这样的人像镜头,这个焦距摄影者与被摄影者之间的距离比较适中,可以有交流,容易抓住最佳神态。一只手伸出去举反光板的位置与被摄影者所成的角度也比较合适,头像、半身都可。200以上的长焦拍人像也很好,但自己举反光板就够不上了。
反光版基本上跟着面部走,消除难看的阴影,降低反差,在眼睛中形成合适的光点(不过这和给面部补光经常不能兼顾)。通常逆光时在正面(紧靠机位),侧逆光时在正侧面(离机位稍远),顺光时可从主体后面打轮廓光;强度控制很重要,无论如何不能超过主光强度,接近都不行,一比三、四较合适,不要形成夹光和半夹光——也就是不要从主光源的正对面或者斜对面打出强光。控制强度一是靠远近,二是靠撇角度(位置不变),因此大的板子比小的好用。
如果摄距较近的话,闪光灯其实也可以用,只是不要直射。灯头竖起来,加一个小反光板(如将一张4R、5R照片剪成铲状,背面朝前,用橡皮筋捆在灯上),闪光灯补偿-1(注意,如果用半自动灯的话,不要通过收缩光圈补偿),这样补光较柔和,眼睛中的光点也较大。
“室外用闪灯来打眼神光,灯头竖起来,加一个小反光板”的主要目的是让眼睛里多一个大些的光点,而不是补光。当然,实际上也能起到点补光的作用,同时可以想象这办法比较浪费电。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补光和浪费俺一般会把灯的补偿减到最小。
反光板不宜从比较低的角度打,容易打成了“恐怖人像”,所以这个角度千万不能太低了。
其实整张的泡沫板做反光板就很好用,反射的光线比银色的折叠反光板要柔和,反光面积也要大很多,只不过携带起来不方便,好象更适合影棚内使用!如果把整张的一切两半的话还是可以带到户外用的。
白色反光板反射的光线比银色的要柔和一些!
塑料泡沫板也还不错,又能遮光,又能反光,节约资金,面积也够大,只是携带不便,需要助手,我辈影友拿这样的板子,当属自讨苦吃型。
人像摄影补光技巧 教你如何用好反光板
做梦时候,很多张看不清楚面部表情的脸这么对我说:“你怎么把我的脸拍得那么暗啊?”“ 是啊,我本来就不怎么懂拍。”“不懂拍还敢出来祸害人间?”就在危机的时候,我惊醒了……于是乎,把美女拍得美一点,更美一点,再美一点,这个话题成为我摄影里面永恒的话题。
我不是大师,也不懂创作,如何才能把美女真实还原?先撇开场景,人物,表情等等因素不谈,最简单的就是拍摄一张有点儿微微过曝的纯白脸庞,不管你怎么看,这样的照片都是美好的。
首先把思想端正了,照片才能端正。
要拍摄这样的照片很简单,一张反光板足矣,两张更加好。如下图,两张板的好处就是能够营造出一个很棒的过渡效果。这可省下不少PS后期呀,对于我这些后期文盲来说,简直犹如福音。 |
现场图:
效果图:
关于一点点理论:
你希望你的照片因为其大美女而吸引人,而不希望有人看到的时候会评价“太多,太硬,太直白的用光”。通常,这种情形需要光线简单化,只是增加一点点闪光来补光或反光补光。反光板可以简单到是一张白纸,只要能被用来改变光线的方向,投射到你所希望它投射的地方。
反光板所起到的全部作用就是在有些需要稍微补光的时候,能让整个图片看起来更出色。因此使用反光板是给阴影中的人物面部添加光线的最简单的办法,同时也可以让被拍摄对象更引人注意。
你看,大师也用反光板,不过是特大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