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点评:尼康的廉价定焦镜头,做工成像质量对得起其价格,所以在摄友手中大量存在,特别是入门级初学者几乎是人手一个。在光学素质方面此头也绝对能有尼康应该有的味道,确定就是光圈不是超级大,而且在最大光圈的时候,锐度有欠缺。
尼康 AF-S DX 18-200mmf/3.5-5.6G ED VR II
尼康18-200mm VR II镜头尺寸为77x96.5mm(直径x长度),重量为565g,尼康18-200mm VR II整体不算很大,对比旧款,变焦环的宽度减少了,新镜头的变焦阻尼相当足够,基本不会发生镜头自动滑落的情况。另外尼康18-200mm VR II新增了一个变焦锁定拨杆。镜头设计品质优异,采用2片ED(超低色散)玻璃镜片和3片非球面镜片,同时还配备了VR II减震系统与内置宁静波动马达(SWM),约有4挡防抖效果。除了CRC近距对焦校正、Nano镀膜、DC景深控制之外,尼康18-200mm VR II几乎都配备了尼康的镜头技术。
参数规格:
焦距范围:18-200mm
最大光圈:F3.5-5.6
最小光圈:F22-36
镜组结构:12组16片(ED2枚、非球面3枚)
视角:76度-8度
最近对焦距离:0.5m
光圈叶片: 7枚(圆形光圈)
滤镜口径:72mm
镜头尺寸: 约77mm×96.5mm
重量:约565g
编辑点评:尼康的大变焦18-200 VR II对比同类产品有一定优势,无论是光学表现还是防抖性能上,所以尼康的很多用户在购买大变焦镜头的时候都会选择原厂,虽然价格比副厂要高,但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嘛
- 镜头七武器之离别钩:腾龙 SP AF 90mm F2.8 Di MACRO 1:1 (Model 272E)
镜头类型:微距
离别之伤,令人断肠。然而离别又是无可避免的事情,抉择后就只能用专注的凝视来留下记忆了。
微距镜头,让摄友可以观察、洞悉世界万物细小的精彩,微距拍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非常专注的过程,那一丝不苟、静若止水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精彩,虽然离离别有一点远了。
主要特点:
腾龙著名的90微距发展到了数码光学“Di”时代,创造了同时适用数码机身和传统机身的新概念产品。在继承了前代优秀的光学配置外,“Di“版本的焦点在于一种新的光学设计应用于其表面镀膜工艺中。在传统机身上它被推荐用于人像微距摄影,而在APS-C尺寸的数码机身上,它提供了相当于140mm的焦距,足以作为一只便利的远摄微距镜头使用。
参数规格:
焦距:90mm
视角:27°
光圈:F/2.8
镜片组:9/10
光圈叶片数目:9枚
最短摄影距离:0.29m
最大摄影倍率:1:1
全长:97mm
最大直径:71.5mm
滤镜直径:55mm
重量:405g
编辑点评:腾龙SP AF 90mm F2.8 Di MACRO微距镜头对应的原厂镜头便是佳能、索尼的“百微”以及尼康的105mm微距镜头,作为副厂镜头,价格是最大的优势,低于原厂1000元的腾龙90mm微距镜头,可以获得同样出色的微距拍摄能力。并且也可以作为一支锐利的人像镜头进行拍摄,拍摄题材上并不局限。- 1镜头七武器之霸王枪:佳能 EF 70-200mm F2.8 L IS II USM 小白IS二代
镜头类型:长焦变焦
霸王枪并非想象中的盛气凌人,而是将一种勇内化为一丝冷静,然后掌控千里于手心。
佳能小白明显是一个值得拥有的产品,无论是其出货量或者是用户口碑还是实际光学质素都是一流。而最新推出的2代在锐度和防抖方面更上一层楼。
佳能 EF 70-200mm F2.8 L IS II USM(小白IS二代)
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采用了5片UD(超低色散)镜片和1片萤石镜片,对色像差进行了良好的补偿。在镜头对焦镜片组(第2组镜片)配置的UD(超低色散)镜片,可以对对焦时容易出现的倍率色像差进行补偿。采用优化的镜片结构以及超级光谱镀膜,有效抑制眩光与鬼影。强化的手抖动补偿机构(IS影像稳定器)可带来相当于约4 级快门速度的手抖动补偿效果。
佳能EF 70-200mm F2.8 IS USM II镜头优缺点总结
|
优点
| 缺点
|
1、锐度高
2、红圈品质做工优良
3、防抖效果有所加强
4、最近对焦距离缩短
| 1、重
2、贵
3、未修正前暗角明显
|
编辑点评:小白2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长焦变焦镜头,在成像质量方面基本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不过高昂的价格以及沉重的镜身会让不少希望得到它的摄友却步。
镜头七武器之拳头:摄影爱好者的脑袋
镜头类型:思想
七武器最后一种居然是极具争议的拳头,而且是人人都拥有之物。至于能否上升为强而有力的武器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个人的造化。
而笔者在文章最后提及的头其实也是众多摄友常常说到的镜头后面的那个头,脑袋--高度精密的器官。
来到这个话题时候经常会引起口水战,有些朋友会认为就算技术高超,无论什么器材都可以出好片,而有些朋友则认为器材在摄影中占的比重会非常高,如果没有特殊的好镜头,有一些特定效果是无法呈现的。
其实笔者认为两派都有道理(看官们先别骂),其实大家可能忽略了技术和器材以为的一个元素:思想。
简单地说,为何大师们拍的的片子总比我们拍的会更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呢?想必人家是把对生活的体会、对世界的理解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化为了思想再在通过照片表现出来,这才是艺术,这才是让摄影升华到与文学、绘画、音乐等等艺术形式同样高度的内涵所在。
所以在我们谈摄影器材、摄影技术的时候,我们能否抽一点时间出来感受一些这个真是存在着的世界呢?
总结:本文套用大师的七武器引出了几种类型的镜头及型号推荐,最后还谈了笔者自己对摄影的浅薄看法,难免有牵强之处,毕竟优秀镜头的型号是非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