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门是唐长安城的主要标志建筑大明宫的正南门,是唐代门阙建筑的代表作品,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大明宫大规模扩修时开筑的,毁弃于唐末多次战乱之中。丹凤门遗址保存相对完整,具有极为重要的考古与文物价值,是唐史和古代建筑研究的珍贵实物资料。
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以遗址本体保护展示为陈列主体,结合辅助陈列和多功能区域,成为兼顾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合现代设计、科技、建筑、艺术等多元要素的的遗址博物馆。
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于2010年10月1日随同大明宫遗址公园一并对公众正式开放。
丹凤门是唐长安城的主要标志建筑大明宫的正南门,此门有五个门道,上建有门楼,皇帝登基后多在此门楼宣召大赦天下,有时也在此举行册封、受贡等朝会活动。
丹凤门也是唐代门阙建筑的代表作品。丹凤门遗址保存相对完整,结构关系清楚,历史信息蕴含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考古与文物价值,是唐史和古代建筑研究的珍贵实物资料。丹凤门是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大明宫大规模扩修时开筑的,毁弃于唐末多次战乱之中。
馆藏
丹凤门遗址博物馆的文物陈列主要为丹凤门遗址出土遗物,包括建筑材料如长方砖、方砖、板瓦、筒瓦、瓦当、鸱尾、铁钉、石夯锤等,及碗、罐、器盖、盅、枕、瓮、钳锅等日用器物。 [1]
展示
在突出遗址展示的基础上,辅助陈列主要考虑丹凤门、唐大明宫、唐长安城、现代西安城的重要位置关系,使遗址本体保护和图片、模型辅助展示相结合,向人们提供一个沟通历史和现代,引发观众历史联想的标志性博物馆空间。辅助功能区陈列布展的特点为:一、采用场景、模型、相关文献来补充文物展品的不足;二、充分使用现代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和高品质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手段来再现情景的展陈形式。
由张锦秋院士承担的丹凤门遗址保护展示大厅的设计,因外观采用仿唐门阙建筑的形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复原研究性质。在建筑内能登高,北眺大明宫遗址及园区景色,南眺现代西安的繁华景象。
游客可乘坐913、2、104、209、16、17、22、38、46、216、262、309、513、409、517、703、707、708、801路公交车至含元路口站下车,东行100米(太华路一线)即到;
乘坐717、723、528路太华路下车,西行200米(自强东路路口)即到;
乘坐2、216、262、528、717、723路童家巷下车(自强东路)即到。 |